講戲、鏟戲、片戲

月份: 2009 年 8 月 Page 6 of 10

《Laughing Gor之變節》午夜場當旺

Picture

由邵氏與TVB合作的《Laughing Gor之變節》開畫首天錄得106萬的佳績,即使翌日票房仍過百萬,成績算是理想。電影除了在正場錄得不俗正績外,午夜場亦十分當旺。

上圖所見,便是電影於周四晚分別在旺角UA朗豪坊及旺角百老匯分別於開場前半小時及一小時的「盛況」,可見其電影入座率已逾九成。相信跟電影的古惑仔題材及其電視改篇吸引了不少旺角區的午夜場觀眾所致。

Picture

事實上,從周四晚的午夜場來看,《Laughing Gor之變節》於六家戲院的午夜場達五萬多,當中旺角區的UA朗豪坊及旺角百老匯分別錄得萬二及萬五的成績,比起該兩家戲院播放其他午夜場電影至少多出一倍。不過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屯門的巴倫紐米午夜場竟然也有逾三千收入。

也許是開畫理想的關係,難怪很多戲院抱著商業原則將電影於周末加場加院播放了。

兼任演員:森美

Picture

森美近期客串三色台的《超級巨聲》,即時被認為其鋒芒比起主持甚至嘉賓們還要緊要,仍任職唱片騎師的他,其實於電影演出上也是搞笑為主。

原名梁志健的森美,九四年參加商台的DJ選拔比賽入行,並於九六年在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畢業,其他於商台主持節目至今,當中與另一主持阮小儀的合作最多,也甚受歡迎。可是當年也許玩得忘形,零六年曾因在電視節目《架勢堂》辦出「最想非禮的女藝人」而惹來軒然大波,最終要公開道歉。

其實森美於出道不久已於電影《百分百感覺》演出,不過說到首部擔正的電影,則是零一年的《4X100水著份子》,唯該片最終未能於香港上映。自此以後他每每於主流電影中擔當喜劇的角色。零四年葉念琛初次執導作品《甜絲絲》也找來森美當上男主角,繼後也於不少葉氏的作品如《十分.愛》、《我的最愛》與《保持愛你》中演出。

森美也就演出喜劇投入,不過有時過於投入便很易過火,倒給人煩厭的感覺。森美在這方面的收放早期控制平平,近年就有所改進。除此以外,他也不止拍喜劇。就以過去兩年為例,他於獨立製作《七月好風》及邱禮濤執導的《我不賣身,我賣子宮》均不是喜劇角色,當中後者飾演一名攝影師,雖然戲份不多但算是稱職。

森美於電影的演出,其實不及他於電台般重要,屬兼任性質居多。雖然試過擔正演出,但仍予人大器未成之感。不過隨著在劇情方面演出不錯,且看又能否在這方面開拓空間來。

難處理的日、韓角色名字

Picture

一般而言,外語電影在港發行之時,幾乎全部均會提供中文字幕。字幕裡的角色名字,一般而言大都會以其英文字幕出現的拼音,嘗試譯出一個看來似模似樣的中文名字來。可是,有個別地區的電影,在處理角色名字時,卻有一定的難度。

當中數到最難的,也許是日、韓兩地電影的處理。

以進口電影來說,若果是華語電影,大都本身已提供角色的中文名字,荷里活、法國、德國等外語則以拼音方式處理。可是,日本與韓國兩地的電影情況略有不同。

Picture

先談日本電影,其車日本藝人大都會採用漢字名,部份則會採用平假名或片假名混合以方便讀出其名字。由此引伸出來,日本電影的角色名字,其實該會採用漢字。慶幸的是,日本人名字使用漢字比率仍高,故此觀看電影官方網站或片尾的演員表時,不難找到角色名的漢字名,以作中文字幕之用。當遇到只有平、片假名時,以日語輸入法可拼出漢字,由於香港懂日語的人士不少,處理不難。

相對日本電影而言,處理韓國電影的角色名則較有難度。

Picture

不少人有個錯覺,就是韓語看起來是一堆符號,故此可以像一般外語片方式拼譯便可以。可是,其實韓國也有使用漢字,當中大部份名字也是漢字名,不過由於一般情況下都不會寫出漢字亦令人不易察覺。可是,韓國電影裡的角色,大都不會提供漢字名,只是提供角色名韓語字(Hangul)的寫法。

Picture

可是,Haugul拼漢字的模式雖然有點像一般外語片拼譯,可是拼譯時由於需要以韓語拼出漢字,情況跟以粵語拼中文字會有所不同。就以下月開畫的《海雲臺》為例,女主角河智苑演的角色「연희」(Yeon-hee),若要選擇漢字,便需要將每個韓語Hangul輸入,再使用韓語輸入的漢字鍵選擇,情況則日本的平、片假名選漢字情況類似。可是,由於香港懂韓語的人比日語的少得多,在處理便感到困難,很易出現因不理解運作而誤譯的情況。

開畫票房:《Laughing Gor之變節》過百萬開畫

Picture

本周開畫電影共有三部,不過由於重心僅在於港片《Laughing Gor之變節》身上,加上其他電影票房隨著次周上映開始下降,令全日票房共收374萬,較上周四的432萬下跌一成多。

三部開畫電影雖然均以大型發行,但卻有著不同的命運。當中邵氏與TVB製作的《Laughing Gor之變節》成績最為理想,開畫安排於35院映198場,錄得106萬的開畫數字,為今年暑期港片至今最高數字,至於每場人次則跟上月開畫的《殺人犯》相若。《Laughing Gor之變節》開畫理想有多個有利因素,當中電影屬邵氏多年來出山之作,吸引了一眾對邵氏作品期待的觀眾,同時以《學警狙擊》劇集為藍本,亦不少有看該劇的觀眾入場,加上電影片長不足九十分鐘,令部份戲院可以加開場次。觀乎走勢千萬已該不成問題,但繼後票房則要再看口碑才可預計。

可是,同樣屬於港片的動畫《麥兜響噹噹》雖然開畫日安排於34院映199場,可是首日票房僅錄得25萬,每場平均人次比起《多啦A夢:大雄與綠之巨人傳》昨天的人次還要差。《麥》片雖然同樣片短,可是大部份戲院僅能安排日場播放,九點半場幾乎絕跡,加上前作《菠蘿油王子》反應平平,而題材又給人感覺像為內地拍攝,令電影在港的吸引力進一步減退,雖然未至周末嚴重縮場,但繼後票房並不樂觀。

同日開畫的荷里活喜劇《迷失侏羅紀》安排於25院映122場,開畫約37萬,撇除場數較少因素後,入座相關數據僅能與上周開畫的電影相若,成績不算理想。《迷》片雖然以在宣傳上看似以恐龍作賣點,可是該類型的大片已推出多時,新鮮感不多,令觀眾對電影興趣不大,也直接影響了開畫的成績。

至於上周開畫的《義勇群英之毒蛇風暴》,昨天於38院映192場下收約51萬,雖然場次較上周減少一成,但票房則少近半,觀乎電影入座不及《Laughing Gor之變節》,恐怕周末會安排座位較少的影廳播放甚至略為減場,將影響周末票房爬升。目前《義》片累積776萬,相信仍有望過千萬大關。同日開畫的港片《大內密探靈靈狗》次周於37院映146場下收38萬,票房較上周四下跌近六成,累積八天票房達626萬,當中新寶阪線旗下六家戲院票房佔該片約三分之一,單是寶石及影都兩院雖各映四場,但錄得二萬成績,如斯情況要達八百萬票房也該不難。

七月底上映的彼思動畫《沖天救兵》隨著新片開畫,昨天於38院映159場,放映場次較上周減少六成下,昨天以58萬位居次席,較上周四票房下跌一半,但是每場人次僅減少一成多,且看周末在家庭客源帶動下能否再錄得逾百萬單日數字。目前《沖》片累積達2,406萬,若果走勢不差的話,累積至三千萬仍有希望。同日開畫的港片《竊聽風雲》昨天於40院映119場下收近28萬,累積則達1,219萬,看來周末該過千三萬水平,但能否再進一步就要看其票房走勢。

華納發行的《醉爆伴郎團》踏入第三周雖然縮至18院映34場,但昨天仍收九萬八千,每場人次更較上周四升一成多,相信是口碑帶動所至,令電影累積15天後達364萬,四百萬票房該不成問題。不比之下,上周開畫的《地獄巫門等你來》在票房與口碑欠理想下,次周票房仿如下了地獄,於14院僅映26場,場數較上周大跌八成下僅收六萬一千,前電影累積約171萬,恐怕只能約二百萬落畫。

釜山電影節設杜琪峰專題

Picture

隨著亞洲主要影展之一的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將於十月上旬舉行,各項相關活動情況亦陸續公佈,繼日前公佈了Asian Film Academy觀摩學習及Pusan Promotion Plan市場計劃的名單後,今天開始公佈電影展將設立香港導演杜琪峰的專題,並選映他執導的十部電影。

其實國際影展辦杜琪峰專題已非首次,歐美地區不少影展早已提供杜氏的專題回顧,不過亞洲電影節則較少選映,不過香港國際電影節於十年前也曾辦過杜琪峰專題。至於釜山是因為要先要做其他更殿堂級導演的回顧還是後知後覺則無從判斷。

是次釜山國際電影節選映杜氏導作品共有十部,分別為《碧水寒山奪命金》(1980)、《阿郎的故事》(1989)、《暗戰》(1999)、《孤男寡女》(2000)、《大隻佬》(2003)、《大事件》(2004)、《黑社會》(2005)、《黑社會以和為貴》(2006)、《放.逐》(2006)及《復仇》(2009)。至於八九至九八年期間雖然杜琪峰拍過超過十部電影,當中包括《沙漢仔與周師奶》、《審死官》、《赤腳小子》、《東方三俠》、《天若有情III烽人佳人》等,但卻無一能獲選映,相信也許跟版權有關。

大家對於這個杜氏專題的選擇又覺得如何呢?

「騎呢」電影要「騎呢」賣點?

Picture

對於發行商而言,有時要發行電影也有一定困難,因為部分電影要找賣點實在找無可找,但又要讓觀眾理解無計施之下,甚麼也要硬著頭皮出來。近期電影《騎呢團友愛導遊》未知是否配合了「騎呢」的主題,來個「騎呢」賣點來。

Picture

立基發行的《騎呢團友愛導遊》近期開始宣傳,當中介紹演員亞歷志佐古魯士時,寫出「超荀推介 希臘『劉華』」的字眼。

問題來了,誰是「劉華」呢?到底談的是藝人劉德華,常誤人誤讀成劉華的演員劉燁,還是民見聯的核心人物劉江華的簡稱?抑或是三者也不是,只是一名名叫劉華的市民?

拿著這個作為希臘「劉華」作賣點,到底是賣甚麼也想像不到,雖然未知電影是否很騎呢,不過看來宣傳字眼就真的很「騎呢」,絕對配合了片名的需要。

潮流興企著售票?

Picture

傳統以來,戲院的售票職員都會座在票房一處來售票的,可是近年的趨勢,就是來越來越多戲院都要求戲院員工企著售票。

到底,這個做法是好是壞?

上圖所見,便是位於荃灣百老匯戲院的新售票處,新售票處位於戲院入口附近,較以往位於商場的另一角為方便。可是,售票員售票卻要企著售票。

新年不少戲院採用了企著售票的模式,當中包括AMC Pacific Place、The Grand Cinema及荃灣百老匯等。也許企著售票要求員工多一點警覺,至少不會睡著。然而,企著售票也不能硬去執行。因為當企著售票時,操作檯的高低也因此而改變,而且需要找贖時,找贖的位置也要留意,不然售票員不停地企著和蹲著,長遠也有可能患上職業病。

對於觀眾而言,大家也怎去看售票員企著售票的安排呢?

懷念的暑期喜劇

Picture

王晶的《大內密探靈靈狗》近日在戲院上映雖然票房看來不差,不過大家看起來,感覺已沒有像以往有著原創的趣味來。

到底,曾幾何時,大家又會懷念那些喜劇呢?

其實十多年前暑期的港產喜劇多的是,就以九二年七至八月上映的港片為例,以喜劇作賣點的便有《審死官》、《92黑玫瑰對黑玫瑰》、《鹿鼎記》、《亞飛與亞基》、《黃飛鴻笑傳》及《丐世英雄》六片,兩部周星馳的電影算是他喜劇創作高峰之時,《亞》片玩黑幫亦有一手,而《92黑玫瑰與黑玫瑰》在初時看淡被主線看淡下,在口碑之下獲多院接力放映達二千二百多萬票房。即使是《黃》片及《丐》效果平平,票房也過千五萬來。

今天先不談票房等情況,純粹從觀看的感覺出發,大家又會懷念那些暑期港片呢?

《阿童木》玻璃廂宣傳

Picture

近年電影要在宣傳上出奇制勝,已不能單靠傳統的紙牌宣傳,有時還要想出不同的宣傳品來。近期較為有趣的宣傳品之一,便要數到十月廿三日才在港開畫的《阿童木》。

其實《阿童木》的宣傳早於今年四、五月間在各戲院提供身高超過一米需購票入場量度身高的紙牌。不過經過一輪暑期電影開畫後,《阿童木》的宣傳漸被人淡忘之時,電影公司近日便於UA朗豪坊擺放大型宣傳。

上圖的宣傳,仿如像是實驗室的玻璃廂,內裡擺放了沒有上色仿如金屬的阿童木來,而雙手雙腳則被吊起來,感覺仿如是像實驗室看到仍未完成的試驗品來。而頂部則有藍色燈光以加強實感。

整個宣傳品觀乎高度及其所佔面積,絕對是一個大型展品來,相信成本不菲。從效果所見,看來也算是令人注目,且看到時電影成績又會如宣傳效果一樣好了。

《Laughing Gor之變節》:電影價錢,電視質量

由電視劇集改編成電影的情況在外地雖然時有出現,但香港近年例子實在相對較少。多年沒掛正招牌製作電影的邵氏,今年選擇與TVB合作,以劇集《學警狙擊》其中一個角色作前傳故事拍成的《Laughing Gor之變節》,結果在疑似製作拮据及臨急就章的情況下,只是拍出在大銀幕上的電視質量產品來。

《Laughing Gor之變節》劇情其實希望來個《無間道》加《黑白道》合成版,電影一開始便是由謝天華飾演的臥底探員Laughing於一次走私行動被捕,可是負責案件的潘督察(黃日華飾)並未得悉Laughing是警方派來的臥底,而可認証身份的洗督察(元彪飾)則在行動中遇意外陷於昏迷。另一方面,黑幫頭目福爺(曾志偉飾)擔心Laughing被捕會供出黑幫資料,於是要其手下一哥(黃秋生飾)及座頭(吳鎮宇飾)解決Laughing。在過程中,電影以插敘方式描述Laughing的過去,包括進入黑道、投考警隊,與一哥的關係及與座頭妹妹Karen(陳法拉飾)的感情。

從演員表現來看,其實各主要演員的表現算是對版,不過其角色類型卻司空見慣。謝天華在劇集過後,演繹Laughing自然駕輕就熟,只是角色描述內心掙扎不足,這應是劇本問題。曾志偉的福爺就像是《無間道》的韓琛,不過他的戲份全部只在一個空置單位內拍攝,估計其檔期隨時只得一天。黃秋生的一哥形象,當中那些脂粉味算有點設計,但有一場回憶場面其造型竟有點像《黑白道》;至於吳鎮宇,今次摒棄一向的歇斯底里式演繹,效果比想像中為好。相比之下,黃日華的督察角色發揮空間不多。而女主角陳法拉,雖然電影中安排了不少戲份給她,但在設計上仍只能當上花瓶位置。

從演員來看,其實電影在原劇集的框架上該有不少發揮。可惜的是,整體成績卻事與願違。

雖然電影屬邵氏近年重張旗鼓之首作,也是TVB廾多年來再投資電影,本應在製作上可投入較多資源。可是,電影在製作上,未知是否已承受了電視製作那種壓低成本及趕拍的陋習,本想「多、快、好、省」卻給觀眾看到「多快、好省」電視式,得過且過的製作;電影趕拍的程度而影響質量例子不少,當中其中一幕是警方、黑幫與Laughing三方面的飛車場面,不過未知是否經費有限,結果飛車場面只是拍到折子戲一樣,但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車輛未到時,地上已出現明顯飛車高速下遺留的輪胎痕跡,恐怕是鏡頭曾經重拍而沒有好好處理場景所致。令一離奇的地方,便是阿一與Laughing在海邊傾談一幕,其中一個推軌鏡頭出現兩輛私家車,而其車身卻反射到攝影機及眾工作人員,不知是否為令觀眾更清楚製作而特別提供?

至於劇情方面,雖然希望做到《無間道》的式樣,可是劇本卻功力有限,當中插敘其實做得還可以,但對於衝突的情節仍可更為緊密,現在描述Laughing Gor的經歷就是《無間道II》的款式,但當中舖排卻不足夠,令到謝天華在電影主題「變節」卻看不到有甚麼衝突面,結果一眾演員除了主線的謝天華外,其他的卻帶過他們過往電影的影子來演繹,雖然演員交足所需,但沒有了預期中的劇力。其他本應有戲的角色如丘凱敏飾演的洗督察妻子,本可多一點戲份交待她怎看同僚,但未有進一步談及。

邱禮濤也許在處理這個劇本上出現困難,又或是因為資金所限,故此有些鏡頭處理十分避重就輕。而劇情到了最後,安排應是高潮位置的鎗戰時,未是是否深受九十年代同類電影的情意結影響,出現了大量仿如送死的情況:無論是黑、白兩道,都仿如戰靶場突然出現戰靶,志在中伏一樣。在觀看上周末的午夜場時,若干觀眾看到該些場面甚至發出笑聲來,如斯的高潮場面似乎令人洩氣。

電影仿如電視的製作,不只在粗疏的製作層面,還有廣告品牌的出現。電影部份鏡頭明顯為贊助而設,例如一幕看到大量電話咭明顯看到商標,於警車上又突然來個近鏡看到贊助商使用的手提電腦配上另一贊助的無線上網裝置,幾間食肆的招牌亦十分清晰,看來各贊助商看到電影該感到物有所值。

整體而言,《Laughing Gor之變節》雖是邵氏重出江湖的作品,亦是多年來出現有電視作品藍本搬上銀幕,加上不俗的演員組合,本應拍出不俗的電影來。可是,未知是否製作方面要降低成本還是要趕著上畫的關係,製作甚為粗疏,演員即使做好本份仍無法發揮,結果每每要靠後期製作及效果以彌補前來不足,換出來的成績比起九十年代無線電視電影還及不上。邵氏以電影價值、電視質量作為回歸影壇作品,恐怕將「省招牌」作品變成「拆招牌」之作,實屬可惜。

Page 6 of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