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ture

香港近年電影節難以靠自家本土市場及傳媒賣埠地區收入維生,故此近年不少製作都以希望打入內地市場為主,而俗稱CEPA的「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自零三年簽署主題部份後,其後每年均簽訂一份補充協議,令香港行業可預先打入內地市場。到了今年,已於五月九日簽署「補充協議六」。

到底是次補充協議對香港電影業受惠多少,又有何影響呢?

先看看協議內容,是次「補充協議六」對於電影行業而言,有以下貿易平台開放:

(i) 允許香港服務提供者在內地以獨資形式提供音像製品(包括後電影產品)的分銷服務;
(ii)允許國產影片(包括合拍片)經國家廣電總局批准後,在香港進行後期製作。

對於第一項,意味著香港的影碟公司可以根據協議後,對於自家製作電影於內地以獨資方法開設公司提供影碟分銷。不知部份現時兼經營電影及音像發行的公司會否藉此自行在內地發行音像產品呢?倘若真是的話,也許要跟內地極為嚴重的盜版競爭。

至於第二項,對電影行業也許較為受惠,因為此舉直覺上看來是國產電影有機會使用香港的後期服務,令近年因製作減少而萎縮的電影後期製作事業多點工作機會。由於CEPA是預先是為香港開放市場而設,部份高成本的大製作也許希望會在此享用技術較高的後期服務來。

然而,是次協議對於行業而言,受惠的仍是以幕後為主,香港的演員在CEPA之下,因為希望符合「合拍片」資格或將其演出機會減少的情況只會繼續出現。香港演員要保住演出機會,也許要好好自我增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