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2011」本地短片競賽雖然已剛於今天黃昏公佈結果,不過「講。鏟。片」為全力支持這個活動,一眾特派員及情報員繼續加設「呃飯食大獎」,以另類角度嚴選全部三十部入圍作品。

好了,今年到底又是哪部影片勇奪這個殊榮呢?

今年在入圍作品數目與去年相若之下,當中更呈兩極現象,當有作品好至極點之時,今年的「呃飯食」獎項亦競爭激烈,當中更有兩部作品叮噹碼頭,結果需要經過細心審視,方能得出最終結果。

今年「呃飯食大獎」 的得主,就是來自學生組香港中文大學的羅家南,作品《於是,我們同看小城晝夜》,片長30分鐘。

先談背景,鮮浪潮短片競賽要求參賽者攝製出一個不超過三十分鐘的劇情片,而藝術發展局則給與每位導演四萬元實報實銷費用拍攝作品。然後一眾評審在導演手法、劇本及編劇水準、拍攝技巧/創新技術及媒體運用與及整體效果四個類別評審。

而《於是,我們同看小城晝夜》則上述四項準則方面,均力壓群雄。

從導演手法來說,嘗試模仿西片《人間狗鎮》模式失敗,反顯出導演基本上對電影要求的演出欠缺認知,演員化粧只以舞台劇的形式,就連對白也同是誇張,演得極為虛假。而製作場景上更「縮骨」得只以一個舞台完成八成戲分,其餘兩成也只以一道後樓梯再加幾個鏡頭便算。全片的整體角色演出對劇本疑似要求全不到位,各人只自說自話。觀看時猶如觀看著舞台劇的綵排版似的,六個月的時間只能提供一個像是一天可以拍畢的「雜作」獻世,在「導演手法」一項「呃飯食」先拔頭籌。

在劇本與編劇水準上,電影基本上只以其導演自家的舞台劇不加思索強行置於電影模式之上,其故事描述因了解而食人的概念未能表述其關係。雖然片中出現主要人物不足五名,可是交代得過且過 。導演期望將自己表達所想的意念,但是在劇本上對白生硬、自己理所當然的概念與觀眾零交流,結局更是看得令人不明所以,整體而言也看不到其片名主題與全片的實際關係,「劇本及編劇」奪「呃飯食」獎亦實至名歸。

拍攝技巧與媒體運用方面,電影安排於舞台完成大部分戲分,可是未知是否只為「交功課」而設關係,畫面出現出口燈的「穿崩」情況,而末段疊影的方式呈現案件陳述,看其畫面看不到劇中人物精神錯亂,但足以挑戰觀眾可容忍下限。而在樓梯上的取景則十分奇怪,令人費解。媒體運用方面,電影由始至終根本沒當成電影看待,仿如只是求其拍下舞台劇製作綵排過程似的,於「呃飯食」層面又再達標。

在整體效果上,電影在編、導、演完全不知電影要求如何,只看到其極為「縮骨」的製作水平。然而,其字幕水平卻令電影水平由低谷跌入深淵。當中來自中文大學的學生竟然可將中文字幕的應有的中文標點完全拿走,英文字幕則出現大量文法錯誤,有時對白、中文字幕與英文字幕更可一脈相承地跟導演與片中演員全體出現「各自表述」的情況。觀乎全片製作水平,就連一般學生錄像也不如。以此充作「鮮浪潮」參賽作品,跟其他參賽作品相形見絀,故此獲獎。

導演羅家南現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藝術系,本身亦有製作舞台劇,實在難以理解為何拍電影時,可將「藝術」變成「偽術」一樣來欺騙觀眾與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