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意志發行的獨立製作《七月好風》,將於五月十六日公映,對於獨立製作而言本是好事。不過,當大家得悉電影的放映情況後,也許或慨歎獨立製作的發行亦十分困難。
上圖所見,便是電影《七月好風》的播放情況,雖然影意志表示電影在五月十六日公映,而獨家上映的百老匯電影中心亦於今天起預售五月十六至廿一日的戲票。不過,當特派員親臨百老匯電影中心時,卻看到上述的放映時間。電影只獲安排在戲院每天放映一場,六天合共上映六場,觀乎情況,似乎未有消息會稍後作每天五場放映。
雖然六場的放映,符合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要求,不過對於獨立製作來說,這種播放就像一些商業電影在戲院只獲每天一場不經不覺地開畫和落畫一樣。百老匯電影中心作為現時播放小眾電影的主要場地,既是發行這個獨立製作,何不再盡點力,安排在一家戲院五場播放一周?現在的發行,是要為播大片或法國五月等專題,忽略了本地獨立製作的情況?
各位有心看《七月好風》的觀眾,要注意放映時間了。
Ryan
維達:也許是另類「賺到盡」方法??
Ryan
S:加了場也許仍未夠。
Ryan
maymay:多謝提供,稍後會另文討論。
Ryan
大腦電波:商業發行要計數嘛。
Ryan
小飛俠:未知會否押後上映。
Ryan
維達:不過這類平淡電影,商業市場價值真的不高。
Ryan
faithin412:現在排到這樣都是問麥生? 😛
Ryan
faithin412:是否技術仍未成熟所致?
Ryan
darshan:那要看該戲院的取向想怎樣了。
Ryan
guest:恐怕要等一段時間了。
Ryan
維達:要出碟也要過發行商的一關吧。
Ryan
shtmanhk:這點十分認同,恐怕電影中心也不能做得太虧本?
Ryan
Paul:的確,因為也是看票房收入的。
Ryan
JJ:以商業電影播放「補貼」小眾電影播放損失,也許是現在的生存之道了。
Ryan
Alex:且看成績如何了。
Ryan
Zacky:恐怕要有很強的吸引力才可以了。
Ryan
Zacky:不過該等電影也許可安排於藝術中心多放幾場吧。
Ryan
S:多謝提供。
Ryan
faithin412:也許到時看看入座情況,便知是否奏效了。
Ryan
Zacky:不擔心才怪。
維達
這情況與近期也在電影中心上映的台灣電影”最遙遠的距離”一樣。
每日只有一場,部份日子單日上映兩場
電影每場都機乎爆滿
但院商卻無意加開場數以舒緩情況
感覺實在怪怪的
S
(代郵)維達:
最遙遠的距離 加過場o架喇...
(原定兩週共十四場,後再加六場)
maymay
Ryan, 今期”香港電影” 昨晚已經上市了, 爾冬陞做封面
大腦電波
《七月好風》都算好一點。前年亞洲電影節播放作品《粵•歸•緣》和舊年香港國際電郵節作品《唱盤上的單行道》從未沒有作商業放映。
今年恐怕連許鞍華的《天水圍的日與夜》也未能作商業放映,可見獨立製作的可悲。
小飛俠
同期上映的《深海尋人》為何未見有宣傳?
維達
個人對天水圍的日與夜甚有興趣
其實這些電影題材貼近寫實…
仍有一定吸引力
希望能夠正場上映吧
faithin412
上年在亞洲電影節睇之時,有觀眾在座後談問他有冇機會上正場,導演都不經意地覺得他的電影未必有機會上…而且他都開玩笑地向觀眾說應該問電影中心的負責人麥生。(當時麥生在場)
faithin412
補充:《七月好風》是用高清拍攝,看的時侯…
有些畫面的質素是比較冇咁自然。
darshan
其實不是院商唔支持,而是觀眾沒興趣。以前電影中心也full show一日五場上過一些獨立電影如”當碧咸遇上奧雲”,但反應不大理想,所以是生意難做,不能深責百老匯。
guest
天水圍日與夜出blu-ray 我會買(平過200 蚊計)
維達
能夠出到VCD/DVD已經好好
blu-ray似乎太大想頭吧
shtmanhk
百老匯電影中心對待自己發行的最遙遠的距離也是如此,表面上就真係吹佢唔脹.
從來本人對所謂百老匯電影中心推動小眾/非主流電影之說相當有保留,八九十年代的影藝/新華對此稱譽才是當之無愧.
Paul
據聞百老匯電影中心的播片策略, 並不完全是百老匯電影中心的負負人可以控制到. (還要聽取上頭的指示….)
JJ
無錯,影藝/新華是真正推動小眾/非主流電影.但結果係點大家都知道.
Alex
的確係… 電影中心近年排片的確未能讓負責人全權負責, 今日電影中心已明顯少了主流片放映, 都是一件好事, 但想回到以前的光景, 未免是一件難事.
最遙遠的距離到五月再度加場, 其實電影中心今次的放映明顯係好事來的, 始終是另一個放映策略.
Zacky
以前電影中心播小眾電影可以每日五場地播10個星期以上……..咁既情況今日好難再見到
Zacky
唱盤上的單行道的風格是實驗式紀錄片,不是普羅大眾會看得懂的類型,不適合作商業發行。
S
OT 補充:
據悉 粵.歸.緣 會發行 DVD,詳倩待定。
faithin412
本人覺得有些畫面不大自然,未必是技術問題,而是”成本”,當然現在用最靚的高清機一定會追得上菲林。但這套小眾電影有冇咁多成本去買或租呢?
冇的話就要用差一些的機…而且是在大銀幕放映,(雖然電影中心的銀幕不是大,但比起頂多是四十幾五十吋的電視就大許多),瑕疵就更加容易出現。
不過因為這電影各方面都不差(演員、故事等),所以出現這少少問題,我都不介意。
另一方面,每日一場相信是其策略(或叫靈活變通),如像”最遙遠的距離”一樣有足夠人次的話就繼續上映,反之落畫。
這樣上映能夠集中小眾(這類應多數是朝九晚六)觀眾去支持。
而且有心的觀眾不用追趕在短時間內去睇。
計算上每場能有較多的入場人次。
橫掂在下午時段都一定冇乜人睇嘞,倒不如就上映層面大好多的商業片。可以是說冇咁嘥。
或許這是win win雙贏
Zacky
有D擔心烈日當空上畫時都會變成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