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談過往的發行或院線的故事,可以霎時間談得很多。為方便整理及剪存,「講。鏟。片」也來開稿來談。由於整理需時,也希望其他未聽過的觀眾能重新認識,經歷過的觀眾能重新回味,故此將會陸續推出其他系列,大家不用急好了。想談甚麼,歡迎留言,稍後會整理的。
談當年票房的奇蹟可以有很多,但數到最深印象的,還是《這個殺手不太冷》。
九五年二月十六日上映由洛比桑執導的《這個殺手不太冷》,結果上映了173天,票房達1,985萬。不過,若果說最初開畫時僅得兩家戲院播放,相信很多人也想不到。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年宣傳手法不算強,只是巡例播放優先場便開畫,而且當年開畫僅排在尖沙咀海運及銅鑼灣已結業的紐約戲院兩院,其實看到發行公司泛亞對該片信心不強。然而,兩院放映,卻口碑甚佳,當中海運戲院首周日一家戲院便收達十多萬,也算是旺場。結果,發行公司陸續安排《這》片於泛亞院線旗下的部份戲院如大華、港威等加入。
《這》片值得談及的發行方法,是院數可按口碑增加及映期可以加長兩方面。當時戲院仍未流行「拆場」播放,電影即使在上映最後一天仍映足五場。《這》片由二月中映到暑假仍有捧場客,放在影藝也許例子不少,但在泛亞自己本身院線比例上並不算多。而《這》片的成功,亦令其後導演足本能在香港發行。
不知各位當年有沒有看過此片,或在哪觀看此片?
Ryan
kingman:最前還是最後一行?
Ryan
no pain man:這恐怕是一個不會有答案的勁猜遊戲了。:P
Ryan
華仔:當年嘉禾院線的飛如港威、利舞臺等,至今仍未褪色的。
Ryan
shtmanhk: 《阿甘正傳》當年也映了169天,由零四年聖誕映到零五年六月。零五年另一部能過百日映期的,是影藝的《神父同志》。
Ryan
Xelor: 還記得上圖戲票是第一回看,其後也在大華戲院重看。
Ryan
DMA: 懷念當年看這類電影的感覺。真的遲一點要談談改建後的大華戲院的排片了,相信大家到時一定會可以協力補充。 🙂
Ryan
JJ: 所以為何要說本地戲票的平均票價其實沒太大上調多時了。
Ryan
JJ: 美國票房Paul已補充了,不重覆。反觀當年的口碑凝聚能力,比現在強得多。
Ryan
JJ: 的碓如此。沒記錯的話,當年《舒特拉的名單》真的因為片長加了價,但每天只映三場。
想不到這裡不少朋友,當年也是大華戲院的常客。
Ryan
八部半: 當年她只得十二、三歲左右,但演出感人。
Ryan
Paul: 的確,要發行公司不看本土票房買片,實在過於冒險。
Ryan
shtmanhk: 可能首次看有較大驚喜之故。
Ryan
shtmanhk: 放心,遲早也會談的,但要時間準備及整理,敬希見諒。
《舒特拉的名單》於1994年3月17日公映至同年8月10日,共映了21周,即147天。
碧麗宮已於九四年四月結業,謝幕作為《情迷血瑪莉》。
《4個婚禮一個葬禮》又是經典一樁,沒記錯像是排四家戲院,稍後找資料確認一下。
Ryan
JJ: 這個經典,想不到十多年後大家仍記得及補充,感謝各位。
Ryan
JJ:太多片要談,但始終要找點背景,亦要顧及各範疇,早晚也談到,舊片發行精采之處實在不少。
Ryan
Ben:當年4間戲院播的電影例子很多,成功例子也不少。因為當年發行模式跟現在有很大分別。
Ryan
Paul:《哭泣的遊戲》當年上大華同UA金鐘,也算是靠口碑細水長流的例子。
Ryan
KK:霎時間開太多,資料搜集吃不消,不在行的也吃不消。開遲早都開,但給點時間。有興趣協力的,歡迎電郵來補充資料。
Ryan
JJ:《搶錢家族》先在影藝上映525天,錄得逾29萬入場人次,然後轉戰大華戲院,繼後也曾在其他戲院播過。而該片也曾在已結業的太子戲院播放。
Ryan
Paul:一談發行,又有一堆題目了,舒琪的創造社亦應記一功。
Ryan
Paul:還記得《搶錢家族》上映一年後,周末依然六場全滿,實在嚇人。
Ryan
DQ: 也可試試,不過也許分幾個階段。首個階段就來些幾家戲院幾百萬甚至千萬的作品好了,大家又覺得如何?
Ryan
文少: 要抄的例子還有大量,先看看《廟街故事》好了。
Ryan
極度眼困:近年都搵唔返呢類作品了。
Ryan
shtmanh:當年的院線合作情況,不知會否比現在更佳?
Ryan
JJ:的確,當年情況實在十分懷念。
kingman
海運第一個星期六2:30pm, “假超等”第一行中間
no pain man
請問網主第一張留的飛係邊套戲?
華仔
當年大華的戲飛是長長的,到現今字頭仍清楚可見,比起現在百老匯院線和新寶院線戲票一個月不夠就開始脫色了.
shtmanhk
大華95年3月中,同日於同地看阿甘正傳
what a good day!
Xelor
當年入戲院睇了LEON兩次,第一次已經忘記那間,第二次係油麻地電影中心睇導演足本.
DMA電影紀念品平台
從這套電影開始喜歡上兩個主角,不過是在台北租影帶看的。
JJ
當年看過的電影戲票,本人也有收藏,原來95年也要55元一票,當年的戲票價格應是統一的,即是,全日5場都是55元,而且還未流行平價早場,當年的星期日早場很多時是電影公司包了做優先場.
相對之下,其實當年的戲票價格隨時比起早幾年經濟低潮還要高,因自早幾年開始,戲院流行不同時段不同價,除了早場外,12:30最平,2:30 & 5:30貴少少,7:30 & 9:30正價.現在己流行此模式.
JJ
此片當年在美國發行只叫”The Professional”(沒有Leon),應是路比桑第一部跟美國合作的電影,在美國票房是一般的,但口碑好,卡士不強.可能因這些原因,在香港的發行也忽略了此片,當年電台節目”大把戲”也熱烈討論此片,當中男主角與小女孩(今天的大明星Natalie Portman)的一段”父女情”是電影強大凝聚力的來源.動作鎗戰佈局戲只是電影的包裝,也是路比桑的強項,片尾段互說I Love You感動了萬千影迷,片尾歌曲Sting主唱的Shape of my Heart悅耳動聽,切合主題.
JJ
也可以這樣說,”動作鎗戰佈局戲”是初期吸引觀眾入場的原動力,感情戲和口碑才令電影的層次升華,令觀眾們一再翻看,創造票房奇蹟的原因.
當年還有另一發行奇蹟”舒特拉的名單”,3間院(大華,紐約,UA金鐘)狂收1990萬,大家可以想想,3間院平均只有400多位,要做多久才能收近2000萬,還要是,落畫那一天的星期三(平日),大華戲院全日三場(因片長超過3小時,一天最多映3場)全滿(當年戲院員工親口向本人說出,勁到連行內人都不敢相信),真正是欲罷不能,影期所限,被迫落畫.
因當年港威仍未開業,否則一定會放在港威續映.
八部半
這電影的戲飛好像我也有keep。不提起,我差點忘記Natalie Portman就是那小女孩,難得是她越做越好。在My blueberry nights裡也搶晒鏡。
轉眼已是12年前的戲,但好深刻。
Paul
《這個殺手不太冷》,當年在美國票房是十分理想, 可算是票房小黑馬; 當年Columbia只以600萬美元買下此片美國發行權, 安排此片於1994年尾在不足1300間戲院上映, 結果美國票房竟然達1900萬美元. 連Hollywood Reporter當年都要寫專文探討此片的美國票房奇蹟.
其實很多所謂香港票房奇蹟, 都是先在美國票房收得, 之後才在香港票房[爆冷]. 始終一套西方片要在美國票房收得(or布奧斯卡提名), 香港發行商才有信心捧此片.
雖然套片只在兩間戲院開畫, 但此片近開畫時我都看到一些電視廣告(兩間戲院開畫的電影, 很少有電視廣告), 加上海運及紐約當年都是旺區戲院, 可見泛亞早已相信此片在香港票房會好.
ps: 其實當年, 此片的美國發行商Columbia在要求洛比桑剪片(特別對影片的愛情線大加刪剪), 之後此片在全世界都是上映美國刪剪版. 而導演足本其實只是洛比桑最初希望作全球發行的版本.
shtmanhk
我也有在那兒看 director’s cut,但始終最愛初上映版本
shtmanhk
泛亞另一成功之作必是《阿甘正傳》,亦很值得探討
RYAN ,知否《舒特拉的名單》映了多少天?
唯一可惜碧麗宮沒有上映此片,因為要拆御重建.
我還記得當年吳儀來港包了全間紐約欣賞此片
同年泛亞發行《4個婚禮一個葬禮》(大華/UA金鐘/UA時代)排幾間收過千萬,證明了英式喜劇的叫座力,為日後的 NOTTING HILL , LOVE ACTUALLY 打下基礎.
JJ
當年路比桑獨巨慧眼(這是一名成功導演特有的才能),Natalie Portman初出道已有人說有柯德莉夏萍的氣質.
JJ
shtmanhk: 放心,遲早也會談的,但要時間準備及整理,敬希見諒。
《舒特拉的名單》於1994年3月17日公映至同年8月10日,共映了21周,即147天。
碧麗宮已於九四年四月結業,謝幕作為《情迷血瑪莉》。
《4個婚禮一個葬禮》又是經典一樁,沒記錯像是排四家戲院,稍後找資料確認一下。
Ryan:《情迷血瑪莉》在碧麗宮最後一場9:30,本人也是座上客,當年應近全院滿座,電影落幕後,觀眾還拿著下期放映的牌子拍照留念,有觀眾在搜集最後一場的電影戲票,相當熱鬧.
《4個婚禮一個葬禮》應是4家戲院收過千萬,大華,UA金鐘,UA時代,UA沙田
Ben
4家院收過千萬?認真犀利…
而家好似冇乜可能咁…
Paul
《這個殺手不太冷》是法國片商投資; 雖然全片充滿針對美國市場的計算.美國是電影大國; 很多國家的發行商很主要是看一套片在美國的發行計策和票房, 而決定怎樣發行該片(就算那套片不是美國片). 如發行天才Harvey Weinstein把很多外語片重新剪輯後安排在美國上映, 結果那些片的美國票房相當理想, 而其他國家的發行商要發行那些片時, 也要用由Harvey Weinstein剪輯的版本.
而英國片《哭泣的遊戲》最初在英國票房失敗, 但在美國由Harvey Weinstein指揮下, 美國票房大賣兼獲多項奧斯卡提名; 泛亞當時大致上都用番Harvey Weinstein條橋宣傳套片, 結果又掂左.
講起泛亞, 《搶錢專家》亦是公認經典. 仲有一項較少人提到的經典; 泛亞於1990年發行陳年性片《感官世界》刪剪版, 結果票房竟有646萬. 無記得的話, 泛亞之後食過翻尋味, 發行緒形拳[搏命]之作《火宅之人》的三級足本, 票房如何便不清楚(sorry)….
KK
我先後在大華和港威看了”這”片,即是看了2次.第1次看的時候是1995年2月(希望我沒有記錯,開畫時大華是有上映的),而第2次是考完A-level後,即是1995年5月.
起初接觸到這個片名,真是有點不悅.很明顯”這個殺手不太冷”的中文譯名,靈感是來自當年張學友的hit歌”這個冬天不太冷”.香港總是很喜歡把某些名稱循環再用.例如電影”我和春天有個約會”上映後,接著有很多”我和……有個約會”,總之是熟口熟面.所以,我知道”Leon”的中文譯名時,就有同樣的感覺.
泛亞在當時發行的外語片真是創造了很多的奇蹟,相信這與當年的揸fit人–Winnie Tsang有關.不知道Ryan你是否會開一個專題,談談泛亞影業對香港電影發行的影響.
最後,有一個更正:1990至92年在影藝上映賣座日本片,片名叫”搶錢家族”,而不是”搶錢專家”.
JJ
“搶錢家族Yen Family”是獨家上映的奇蹟之最,映了500多天(橫跨3年),收過千萬.獨家是在影藝,但相信大部人都未必知或記得,500多天的影期當中,曾在UA沙了上映過一周.此片應也是泛亞的片.
Paul
多謝KK兄更正. 連”搶錢家族”咁經典的片名都打錯, 小弟真愧為影迷.
我認為創造社都值得開topic講; 呢間公司小本經營, 但不時創出票房佳績.
Paul
此片的確是泛亞的片.
當年泛亞更曾經發行有雷宇揚配音的廣東話版!
DQ
不如先有個 post 報導近年這類電影 (類似電影中心+IFC 獨家) 的票房比較好的, 來作對比
文少
我淨係記得星爺套回魂夜﹐莫文蔚同星爺造型都係抄這個殺手不太冷﹐睇到我反晒艇…
極度眼困
這套野,真系好正,佢地D對話都幾好笑,好鬼鐘意小妹妹同Leon!
shtmanhk
很懷念以往泛亞的藍色 LOGO,嘉禾的紅色 LOGO ,比現在的有特色得多.UIP 的金色 LOGO 雖然簡單也很懷念.
這個殺手不太冷也曾在非嘉禾的康怡百老滙上映,後期利舞台及 UA金鐘 也曾上映.
JJ
Ryan:當年的院線合作情況對發行中小型電影有利,讓一些優質的中小型電影有他們的據點,這個十分重要.也成功建立到優質電影的品牌效應,觀眾也養成了去某些戲院長期看電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