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Harrison的留言,帶起了今次的討論。
其實戲院的銀幕,一般來說,電影正常情況下,會以1.85:1的比例播放電影。不過,過往戲院播放這類電影時,銀幕都不會拉到最盡,總會預留位置。讓電影播放比例更濶的電影如2.40:1時,左右可以拉闊銀幕。
不過,現在的香港戲院,對闊銀幕卻有另一番見解。
拉闊銀幕,本來是電影能用盡大家眼睛的視線,從而獲得更佳的享受。電影在同一高度下拉闊,對觀眾來說,是一個獎勵。
然而,今時今日不少戲院,由於地方有限,在建造時,又要務求提供更多座位,結果就會用盡全院闊度去作銀幕。不過,由於他們預計上映的電影以1:85:1播放的佔多數,於是將銀幕闊度鎖死,並以1:85:1設幕。
可是,當遇上闊幕時怎樣辦?
那些戲院的做法,由於要保留闊度,於是犧牲了銀幕高度,出現「壓幕」的情況。結果,能觀賞的面積,竟較非闊幕的更少。
這類情況,消委會不會受理,不過對觀眾來說,當然也許不高興。
說到尾,這種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只因香港的戲院往往只求用盡地方,因為若照2.40:1銀幕設計戲院,換來的就是播放大量1.85:1戲院時,觀眾覺得戲院銀幕像大電視一樣,戲院也不想負上這個罪名。
其實不少朋友也許對這些十分介意,倒不如來個黑、白名單。大家不妨來談談那家戲院是「闊幕」、那家戲院是「壓幕」好了!
KK
闊銀幕的代表當然是百老匯旗下的PALACE IFC及AMC Pacific Place,這兩間戲院的銀幕可說是暫時本港較為理想的闊銀幕戲院,尤其在賣預告片與百老匯或AMC本身的廣告時,銀幕會拉闊和收窄,最好笑的是銀幕拉動時發出的聲音,有點像在家中拉動窗簾時的情況.至於”壓幕”的代表,同樣百老匯集團旗下的電影中心,看闊銀幕電影時頗為辛苦,因此,如果知道某部電影是闊銀幕的話,就盡量不選擇電影中心,加上電影中心的銀幕太高,只有後排數行的座位,與銀幕形成水平線的視線.如坐中前排位置的話,就要”仰高頭”看電影,實在是一件苦事.
在此順帶一提,在PALACE IFC及AMC Pacific Place看電影,除可享受闊銀幕外,還有的是可以在電影放映前觀賞杜比立體聲的片頭.我建議網主開設一個題目:”那些戲院可以觀賞杜比立體聲片頭?”正如下期放映的片頭,杜比立體聲的片頭好像已絕跡於本港的戲院.
Ben
時代廣場同太古城UA好似都係壓幕的
Tony
如果是荷里活大片, 搭車過海都要去JP看, 才出盡闊銀幕, 本來海運也夠闊, 不過沒有早場.
JJ
非常認同KK的見解,本人也十分重視戲院的銀幕,亦十分不滿那些闊銀幕電影被戲院壓幕的情況.不過,由於本人近年少入戲院看電影,而且,一向只幫襯那數間戲院,因此認識也不算多.以我所知,現時全香港銀幕最大的戲院應是數碼港百老匯1院,這院理應不是壓幕,但其他HOUSE是否壓幕就不得而知.本人經常光顧的嘉禾荷里活,5和6院(大院)不是,1-4院(細院)是壓幕,正因如此,如有大片上映,一般會首周放在大院,所以通常一上畫要即去看.還有嘉禾另一戲院本人光顧了20多年,就是尖沙咀的海運,此院在本人心目中仍是全香港最佳戲院,銀幕闊大(可能僅次於數碼港1院),在1995年改建後已是劇院式座位,完全不會被前排觀眾阻礙視線.另本人亦同意IFC PALACE也是非常理想的戲院,有限的空間,如你買最後的兩行,基本上也觀賞得非常舒適.另一個話題是DOLBY DIGITAL的片頭,從90年代初,戲院開始引入數碼音響系統,主要分三種音響系統或品牌,最早的是dts,第一部有dts在香港戲院放映應是1993年”侏羅紀公園”,當時有此系統的戲院有旺角百老匯,ua金鐘,大華,紐約,記得當時為了試不同的戲院音效而入戲院看了5次.dts的demo片頭至今還記憶尤新.接著是SRD或DOLBY DIGITAL.1994年的”生死時速”應是首部用SRD在戲院放映的電影.當時只有海運是有此系統.還記得坐最後排,飛車場面清楚聽到車聲從銀幕後排喇叭衝前,如置身現場.SRD是有最多DEMO片頭的系統,最早期的火車頭(本人最喜歡),直昇機播得最久,還有神殿(較少在戲院看到),山洞也出現過多次,跟著有DOLBY DIGITAL EX的出現,有滴水的片段,記得當時有部泰國電影”鬼妻”正是用此系統,音效效果震撼全院,完全把當時仍有不少粗製濫造的港產片比了下去.直至近年只曾在IFC PALACE看過一班人用不同物品敲擊不同聲響.還有一系統是SDDS,是SONY開發的,有此系統的戲院非常少,印象中只有UA時代,UA九龍城,AMC又一城,旺角百老匯1院.那個DEMO是有個三角立體不停向銀幕周圍撞來撞去,很有趣,AMC又一城還有一個樹林的片頭,印象中只曾看過一次.
記得當時為了要在戲院看這些不同的音響系統,首先,確定部片用那一系統,打電話去戲院問有無用此系統(當時,如戲院有用某系統,會在戲院大堂的電影POSTER貼上不同系統的牌,很有秩序的,而且一般來說,有貼著牌,便代表有用那系統,很少會”線”觀眾的).最記得,當年為了要看”西藏七年”(用SDDS),專誠去UA九龍城看,看到那三角立體的有趣片頭,那份興奮感覺比看部電影更重要.
Harrison
首先多謝Ryan在本人於講鏟留言薄發表「假闊銀幕大控訴」這篇文章後以專題作出討論,從回應中得知各位影迷是很重視戲院質素。而讀者JJ更是與本人一樣是海運戲院的擁謢者,還記得海運戲院於1969年開張時由家人帶我去看優先場,但當年還在兒時,看的是甚麼影片已記不起了(祇記得是一間大戲院)。而記憶中少年時與同學第一部在海運所看的電影是「國際機場一九七七」,當年容納近千七人的空間及那幅巨大的標準闊銀幕現在祇能成追憶。還記得開畫前所放映的片頭是「星球大戰」,戲院大堂進場入口則放著C3PO及R2D2足比例的硬版公仔,此影片最後安排於1978年作賀歲片,比美國遲了八個月才上畫。而類比形式的杜比立體聲音響(DOLBY STEREO)則是於1980年4月啟用,首部放映的電影為「星空奇遇記 STAR TREK THE MOTION PICTURE」。看此片時本人是坐於前座,開畫那段主題音樂的震撼力至今還記憶猶新,之後每逢本人喜愛看的戲而海運又有上畫的,吾必定是座上客。直至93年清拆改建前本人還用相機把她的外內都拍攝下來留念。在94年改建完成後開業首部上影的是由米路吉遜所主演的「賭俠馬華力Maverick」,至於當年她是首間採用(DOLBY DIGITAL SRD) 杜比數碼環迴音響放映生死時速這部份你已詳述,本人不用再詳談,以上為本人對海運戲院的情意結。
winbee
JP是闊銀幕的!
shtmanhk
那些戲院可以觀賞杜比立體聲片頭?
會展
神經刀
講開海運,好記得兒時4至6歲左右,老豆o係星光行樓上精工錶工作,成日公司有贈券就係去海運睇戲,至今還有印像既係鐵金剛系列,之後ET等西片都係o係海運睇!戲院與大銀幕那種巨型空間感真的叫人難忘,而且兒時對於銀幕前那塊金色巨型大布除除左右揭開,更覺是大電影即將開始的氣勢所在…真的很懷念那種觀影感覺!
JJ
Harrison:印象中海運重開的首部電影應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當時”我”片已上映數周,票房細水長流,海運剛好改建完畢加入聯映.在海運改建完畢正式開幕前,還搞了一些電影的特別場,本人也曾在特別場(免費)看成龍的”醉拳2″.
JJ
shtmanhk:多年前本人也是會展首映的常客,也在會展看過DOLBY SURROUND EX的滴水片頭,但近年已無去會展看電影很久了,印象中會展的音響質素相當差劣,喇叭聲音很散,而且有”拆”聲的情況,BASS很差.不知近年有無改善.如果不是會展有很大的大堂地方適合搞首映,根本不是一個觀看電影的好地方.
KK
JJ:沒錯,海運戲院於1994年完成改建工程後,首部上映的電影是”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海運現在的座位如無估計錯誤就是舊海運的超等位置,還記得舊海運超等外的等候區的牆壁是綠色瓷磚砌成的.我仍記得小時候(七八十年代)在星期六晚看優先午夜場的情景,由於海運位於尖沙咀區,故午夜場是頗為”旺場”的,尤其是眾人在超等等候區等候入場的熱鬧場面,這些場面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呢?.可惜自海運改建後,各位觀眾只能在瑟縮在一樓的大堂等候,如人數的話真的很”熱”和”焗”,與昔日的龐大的大堂相比,真的相差很遠.
此外,舊海運的堂座位置,在改建後,是昔日Planet Hollywood餐廳的所在地,我仍記得要用扶手電梯才能到達該餐廳,而這條扶手電梯是沿用了改建前海運戲院的扶手電梯.不過,這間餐廳已結業,這個舊堂位的位置,已是連卡佛百貨公司.
JJ
KK:記得八十年代初,”戰火屠城”也曾在海運上映,總票房狂收1300多萬,以當時來說是頂級的西片票房數字.當年老師十分鼓勵學生去看此電影,還叮囑早點買票,否則買不到.本人對海運(舊)印象最深刻是1989和90年,因為有兩部超級強勁的西片大片公映,一部是”風月俏佳人”,另一部是接著上映的”人鬼情未了”.兩部片總票房分別是”2500多萬”和”3400多萬”,”人鬼情未了”更一度成為香港票房最高的外語片,直至1993年才被”侏羅紀公園”打破.當年西片是行院線制,通常一條西片線不足10間戲院,由於”風”的票房一直高企,導致”人”不斷延期上畫,”風”共上映了十多周才落畫,接著”人”的走勢比”風”有過之而無不及,記得當年大約只有6間戲院上映,分別是海運,UA金鐘,UA沙田,旺角百老匯,荃灣百老匯(新開業),百樂或碧麗宮(忘了那間).我曾在海運一個平日的白天,看著那條長長不斷的人龍,天天如是,剛剛遇見一位朋友,他說已排了一個多小時,仍未買到票,大家可想像到旺場的情況.結果又是上了十多周”被迫”落畫,因下一期的”教父第三集”已把映期延無可延,但最諷刺的是,”人”落畫那天星期三的票房是46萬多(6間院),比起下一天星期四”教”的30多萬還要高,真的是”被迫”落畫.
JJ
舊海運最後一部電影是”史泰龍絕嶺雄風”,本人當年一開畫便被同事捉了去海運看,在戲院大堂還貼著下期放映的”幻影英雄”,估不到”幻”未能在海運現身.
shtmanhk
近年是森林片頭
2院的音響質素奇差,但近年多只開1院,尚可但不可要
求太高
海運戲院亦是我心頭好,次之 JP 及 GH 荷里活
我第一次去海運觀影是95年 太陽神13號 ,印象非常深刻
JJ,在這裡你終於找到不少知音人
tommyknchan
壓幕方面,若向上壓者要”ngon”上頭,睇都辛苦,百老匯嘉湖銀座就係呢種
反而向下壓同橫向伸展仲好,最鍾意拉幕時發出既聲音。UA Megabox、UA朗豪坊、屯門凱都2,3院、百老匯奧海城等屬向下壓幕;屯門凱都1院、UA太古城、UA沙田等屬橫向伸展。
杜比數碼trailer方面,我鍾意city(直昇機飛入城), eygpt(埃及風情)等,尤其eygpt的2.4:1版,UA朗豪坊放映過(1.85:1電影前則是train火車篇,屬6.1),但不復再。City版則在UA太古城放映過,1.85:1版。
DTS方面,則從DVD看過piano及”the digital experience”,但從未在戲院見其蹤影。
JJ
shtmanhk:這裡是一個高手雲集的地方.
Harrison
以下是一部份擁有下壓式假闊幕的戲院名單:
時代廣場UX、太古城UX、朗豪坊UX、金鐘太古廣場AXP、九龍塘又一城AXP、大角咀奧海城百X匯、觀塘amp百X匯、旺角新世紀廣場X禾GH、」荷里活廣場X禾GH的1234院、青衣城X禾GH全院、九龍灣Megabox UX、就算位於九龍機鐵站剛開業的那間新影院當中有七個影室亦是這種銀幕。其餘未知的,請廣大影迷多加留意及報料!
Raymond
戰前或cinemascope面世前落成的戲院,若舞台框不夠寬,放cinemascope電影時,都要將銀幕上下收窄,灣仔的東方戲院因舞台框大畧成正方型,便屬要上下收窄的例子。灣仔的東城則屬左右拉開,很震撼。
Ohnus
銅鑼灣MCL JP (1,2院)
海運
Grand Cinema (1,6院)
Palace apm (2院)
九龍灣百老匯 (1,2,3院)
豪華戲院 (1,2院)
?
ua黄埔也是闊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