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於韓國舉行的釜山國際電影節鬧出了一段新聞,就是香港電視台娛樂節目主持宋芝齡訪問木村拓哉時,不是以日語或英語發問,而是以韓語發問。結果出現「韓問日答」這類令人廢解的情況,事後更惹來不少觀眾批評。
不過,想深一層,其實也許錯不在宋芝齡。
香港由於歷史背景問題,英語運用十分頻繁。不過,這個情況,並不是必須。而實情是,雖然釜山國際電影節已是全亞洲最大的國際電影節,而電影節近年亦嘗試找來國語、日語及英語翻譯以應付需求,不過即時傳譯卻是另一回事。
留意的是,在韓國辦電影節,主要語言當然是韓語,日語翻譯找來韓日並無問題。至於英日的翻譯,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增值服務」。而據悉在電影《律政英雄》記者會上,英語傳媒的確存在,不過事後並沒給各傳媒個別訪問。
結果,只得韓日翻譯的時候,主持以韓語問木村,看來也是沒辦法之間的辦法。要怪的,就怪電視台在這個情況下沒派出日語翻譯來好了。
這個故事,亦讓一眾傳媒學到的是,不要以為國際電影節一定有英語翻譯各國語言。有心去做自己屬意的訪談對象,請自備翻譯。
Ryan
JJ: 只能說的是,香港傳媒在事件上準備不足,宋芝齡只是不幸地被放上桌面來。
Ryan
Nic: 聞說是有翻譯的,只是電視播出時剪去,因為當中確有一些笑話走出來,不過不便透露。
JJ
非常同意版主的意見.因這是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並不是必要以英語進行,如果有即時傳譯,觀眾和嘉賓帶上耳筒便可自選語言(不知釜山國際電影節有無).本人曾參與hk film art,也是以此形式,只要請幾位不同語言的即時傳譯,主要是英語,日語,普通話,西班牙語等主流語言.基本上帶上耳筒便同步接收.
Nic
宋芝齡應係諗住係今次韓國的釜山國際電影節,就用韓語問答吧…
沒有人員替發問者”韓日翻譯”,錯在是當局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