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友於各大電影討論區,張貼一個名為「尋找香港電影新領域」的課題,請一眾對電影有興趣及經常看電影的大學生回應。
「金紫荊獎」與特區政府的一眾大紫荊勳章一點關係也沒有,而是由「香港影評人協會」舉辦的電影評選活動。而「金紫荊獎」與「金像獎」又有不同,不過今天不打算詳談,想談的卻是問卷內容。
問卷的大致內容圍繞港片現象,包括對港片的吸引力,港片製作水平、華語或泛亞洲化港片、新一代電影製作人及政府資源投放等。問題的水平其實不算淺,當中亦未到如票房或發行的技術層面。如果跟他們到座談會的話,有關節錄或會於來屆金紫荊獎場刊內看到。
雖然大家也許沒這個機會,但也可看看下列的問題試想一下。部份課題也許可在日後「講。鏟。片」再談:
1.今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的主題是「開拓香港電影新領域」,試發表你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2.作為一位觀眾,你認為最近幾部港產片,包括《老港正傳》、《每當變幻時》、《女人本色》等,有什麼具吸引力/不具吸引力的地方?
3.不少人認為美國荷里活的高成本大製作能招徠觀眾買票入場,但港產片的製作規模比不上荷里活電影,故觀眾多選擇荷里活電影。你對此觀點有什麼意見?
4.現時不少港產片吸納亞洲區其他公司提供的資金,擴大製作規模,提高製作水平,你認為此方法能否幫助港產片擺脫商業的困境?試抒發你的意見。
5.與外語片比較,港產片能否依靠其本土特色,在商業和藝術兩方面贏取香港觀眾的支持?試解釋港產片成功與否的關鍵。
6.現時香港電影創作人經常與亞洲區的其他創作人合作,製作「亞洲電影」,你認為這種合作模式對港產片的發展來說,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7.近年來,有不少亞洲區的演員和製作人員參與香港電影的創作,你認為此現象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8.你覺得香港電影的新路向應該是:
a)本土化?
b)與內地合作/同步?
c)國際化?
9.《明明》、《跟蹤》等皆是香港新一代電影導演的作品,你認為這些電影有什麼特色?與資深導演的作品比較,有什麼不同之處?
10.你認為香港政府及電影界應如何協助新一代電影導演改善自己的拍攝技巧及提升自己的製作水平?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