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戲院的票價,雖引入了全球獨家首創的按片長收費的模式,過往片長逾一百五十分鐘的電影,票價較正常高出十元。不過這一套到了今年,卻變得十分模棱兩可,而片長一百三十九分鐘的電影,更是奇怪。
今年開畫的電影中,四部片長一百三十九分鐘的電影票價上便有不同待遇。五月開畫的荷里活電影《蜘蛛俠3》及下月中開幕的《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便將票價提高十元。但是,片長一樣的《怪俠多羅羅》及《海猿2:終極海難》,卻沒有增加票價。當中《海猿2》更是較《蜘蛛俠3》片遲開畫。
若是說以片長作為分水嶺的話,何以四部片長一樣的電影,兩部加價,兩部又可以不加票價?是否現在票價又已經以地區區分,荷里活電影加價,日本電影不加價?若仍寫「片長關係,票價調整」,似乎難以服眾。
ryanlob
片長只是藉口, 都是大片與不是大片的分別, 好驚遲d會有一套不足兩小時都要加價…
小夢
《蜘蛛俠3》和《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多人睇,就算加十元一樣大把人照入戲院睇,片商仲唔乘機掠水咩。
《怪俠多羅羅》及《海猿2:終極海難》唔好話加價,就算係原價都未必有人會有興趣入戲院睇啦,仲加價咩?
片長係藉口,片種和受歡迎程度才是真正原因。
Ryan
ryanlob: 看來是明屈居多了。
Ryan
小夢:但大家覺得呢種收費方法有無問題?
DMH
小小更正:片長為118分鐘.
DMH
更正的更正:《海猿:終極海難》片長為118分鐘.
Ryan
DMH: 多謝指正,幾乎俾條院線老點了
肥力
不如咁問:呢隻定價方式似乎發生o係一o的英語「大片」度,會係發行商想咁玩o丫,院線想咁玩o丫,定係兩家(以至多家)同意一齊咁玩,齊齊賺多筆?
如果係發行商主動要求,或者各院線一致加價,入場觀眾o係首輪期只得夾硬畀多少少,因為正版首輪片o既壟斷性質好重,往往只有一間發行商,佢可以決定畀你定唔畀你,而院線聯手亦令觀眾無得避。觀眾無錯可以睇第二部片,但係未必完全替代到睇第一部片o既樂趣囉。
Ryan
肥力:現在加票價是發行商要求的。不依隨的發公司只屬極少數。
肥力
睇怕呢個係發行商做獨市下o既駛盡行為。佢獨家發行,你而家唔睇部片又未必有翻版,一係等,一係就焗住畀貴價入戲院睇。更何況,真係入戲院睇o既話,而家往往得首輪期(通常一星期至兩三個月),「長片特別票價可能由上畫去到落畫,賺盡。
米奇
我認為應該有「可加可減」的票價機制,好片咪收貴一點咯,先排我都寫過呢個題目.
http://lau_wan_ching.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568752
Ryan
肥力:影碟同上映期相距太近,令二輪戲沒存在價值及市場了。
Ryan
米奇:問題來了,何謂「好片」?這類觀眾很不客觀,但用在非常客觀的標準上,是十分危險。
其實個問題源頭不在於大片與否或片長,源頭是票價因為不夠維持成本。相信當基本票價調整後,問題會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