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新聞媒體而言,公正持平是很重要的核心價值。雖然傳媒難免需要面對具個人意見或立場的節目,但是大都能處理得宜。因為,倘若處理不當,所衍生的問題更為明顯。

亞洲電視於九月三日播出的一集《ATV焦點》,便因為其內容成為焦點。

九月三日播出的一集《ATV焦點》以「有建設有破壞,分清正邪免被利用」為題,用以評論星期日舉行的立法會選舉及近期民間因為反對特區政府仍然於本學年開始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題目作出評論。對於很多觀眾,觀畢上述所見的片段後,也許會有「火滾」的感覺。

要談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這個問題,目前有幾個討論焦點。先是應否在問題仍未釐清便要於本學年開展,二來是最終是否強制推行,三是課程內容所帶來「洗腦」困擾。學生與家長隨著不少偏頗教材出現有所反彈,但政府在另一番考量下,仍以先開展再檢討模式處理,令很多家長仍十分擔心,演變成今日的局面。

不過,無論對於事件立場如何,上述影片的《ATV焦點》,處理上也是極有問題。

整個節目,沒有標明是個別立場,作用就如報社的社論沒有註名一樣,一樣手法不尋常,二來此舉予人感到是電視台立場。前線的新聞從業員,也會因為電視台如斯的處理,惹人誤會為如斯立場的媒體做事有相若理念。此舉可謂陷新聞部員工於不義。

二來,整個評論的用字,比起傳統「左派」報章如大公報或文匯報更進一步。「反對派」已被提升層次至「破壞派」。對於大部分連「反對派」用字已哽不下去的觀眾來說,「破壞派」一字更為惹火。

不過,最為遭人詬病的,還是將「學民思潮」的中學生扣上帽子,上綱上線,被喻為破壞派的棋子。這個立場對於香港大部分朋友來說,相信會難以接受。

其實,如果上述《ATV焦點》的文字內容,於《大公報》或《文匯報》的評論版面出現,也許其反應不會像現在如斯強烈。因為讀者很清楚兩分報章的編採方針。對於亞洲電視來說,如斯的評論出現,作為一個傳採相對廣泛媒體來說,則令人嘩然,惹來逾萬個電郵投訴。結果,《ATV焦點》真的成為近日的焦點,只是代價就是一個電視台的公信力。

從《ATV焦點》的情況來看,新聞媒體對於不同類型報導及評論,必須謹守基本的原則,倘若是評論但又要包裝成不像評論,這種做法才令人心寒,效果也更為「洗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