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已隨著昨天晚上播出英皇發行、林超賢執導的《魔警》結束。電影節每年也辦,但是近數年來的確走在一個困局裡,即使電影節的人士曾經努力,但是票房情況仍令人擔心。
據了解,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票房,則前年下跌近一成。當中原因之一也許是部分放映場地票價上調,但是對於很多相關情況,也需要令人擔心。
有觀眾將電影節票房不佳落在選片身上,因為選片每每成績一項成績表。其實香港國際電影節近年也趨向兩極化,就是票房兩極。一些熱問電影迅即滿座,但是一些相對冷門的電影,觀眾興趣不大。以周日在UA朗豪坊放映的三部電影為例,其中兩部入座率只有一半左右。
冷門電影不受歡迎也有不同原因,當中那種甚麼文體也弄不清的中文介紹,歷年來中伏者眾,令觀眾半信半疑。另一方面,近年香港商業發行因要應付成本上漲,對於不大主流之作公映機不高,在收窄商業發行的視野之餘,也同時收集對於電影節觀影的膽量。
選片方面,香港國際電影節於節期上距離全球重要影展之一的康城影展僅差個多月,部分電影為求在康城參展,便需尊守不能在康城前任何影展放映的規定,選片受到限制。而觀乎近年不少選片,主要來自二月舉行的柏林影展,也是近年的其中一個出路。
場地設施的問題,也令電影節受到很大的限制。康文署的場地只需付上場租,對電影節票房收入較有幫助,惟很多場地放映限制多多。目前雖然很多選片選用商業發行採用的DCP數碼拷貝格式,但是在康文署的放映場地只有香港電影資料館及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擁有相關放映器材,香港大會堂劇院更只設有35mm菲林投映格式,也說明了何以該場地的場次大幅減少。
在政府場地未能配合時,結果便要採用商營戲院。以今年為例,The Grand及星影匯均有部分時間安排多部一個影廳放映電影節的場次。不過,商營戲院的票房收入每每以拆賬處理,拆賬過後,電影節有時分得不多。
部分觀眾或將票房不佳歸究於電影節安排部分選片於平日日場。可是,這個狀況其實在外地影展十分常見。部分影展更會連續八天由朝到晚在數個場地全日放映,觀眾需要請假觀影。不過在香港社會裡,請假看影展未成氣候,但若果將影展只安排晚間放映,節期也許會被大幅拖長,對於電影節工作人員以至嘉賓,則只是極大的負擔。
其實,香港國際電影節出現的問題,已屬結構性的問題。電影放映場地關乎政府對於戲院的政策,也關於對文康設施投放資源。嘉賓邀請則限於政府提供的經費加上票房仍不易收支平衡而需作出取捨。至於觀眾的情況,則是目前香港在功利社會下沒有一個像昔日對觀影有搖籃式作用的戲院。雖然香港國際電影節近年試圖在環節上有所改動力挽狂瀾,但是要真皂改幅改動,看來不易。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