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觀影的感覺每每或會因為不同人的背景、經歷以至對不同事物的價值觀等,每每也會有不同的評價。故此,遇上一些評價兩極的電影時,更需要自行入場判斷。若要數到近年最受爭議的電影,則可以數到洲立發行的《媽媽!》這部電影。
電影《媽媽!》於上周一舉行了傳媒場次,結果映後的反映相距很大。有觀眾喜歡片中透過一間屋來說生命循環,亦有觀眾看出電影反映出現實的荒謬感,甚至看到對於現實的不安。然而,亦有觀眾覺得後段的處理過於紊亂,根本無法讓觀眾切進其中,甚至有形容為爛片之嫌。
其實,《媽媽!》的受爭議程度並不只限於香港,於影展如多倫多影展,以至是在美、加地區上映正場時,同樣有不同的爭議。當中有觀眾們相當欣賞導演能將聖經的章節演繹得淋漓盡至,但是亦有觀眾接受不少其紊亂格局下營造的荒謬,甚至出現恥笑的情況,極化程度比起香港更甚。
如斯的情況,其實也不忘提醒我們,觀影是相當個人。當中的觀眾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故此未能接受不等同是否有品味問題,而是跟期望有所落差。就以傳媒與影評為例,大家看到不同的評論、評價、角度與觀影。其實不能說對錯,只是不同的人的經歷與價值下,有著不同的看點。
面對著這類的電影,觀眾與其相信影評,反而更應自行入場判斷,通過觀影的過程,無論是喜歡與否,也可以不妨表達自己喜歡與否的原因,相信讓其他朋友可以嘗試同你的視點去看。無論是正或反,通過如斯的過程,也許其討論更具價值,更可認識自己。
其實,面對如斯受爭議的電影,當中最不易為的,還有發行公司的宣傳大員。不過,觀乎《媽媽!》的宣傳人員對於不同的觀眾均嘗試理解,積極面對,並且調整其宣傳策略,能在爭議聲中繼續保持專業的態度,相信無論是否喜歡《媽媽!》也好,也會對於宣傳人員的專業態度予以欣賞。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