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球電影節數以百計,不過總會有輕重之分。即使是香港特區政府又會怎樣去看這些國際影展呢?也許可從電影發展基金相關文件看到。
電影發展基金除了投資電影外,還可以資助其他電影相關計劃,當中包括了影片參與國際影展或電影投資會。在申請指引中,便將影展分為了三個類別,所獲的資助金額上限也有不同。
影展的第一類也有A、B類之分,A類為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B類除了奧斯卡金像獎的其他獎項外,還包括了全球三大影展康城、柏林與威尼斯的競賽部份。不過A、B類的資料亦有不同,A類較B類多一倍。
第二類別的影展,則是十六個國際指定國際影展,其中三個便是康城、柏林與威尼斯的非競部份,至於莫斯科、上海與東京三個國際電影則只限於競賽部份,其餘不限競賽與非競賽部份列入第二類別的影展共有十個,分別是多倫多、溫哥華、紐約、三藩市、盧卡諾、鹿特丹、倫敦、墨爾本、釜山及亞太影展。
第三類別則是在上述以外的電影節。
投資會方面,則全部只在第三類別,可以申請資助的投資金只有三個,分別是鹿特丹的CineMart、釜山的PPP及香港的HAF,而三個投資會計劃其實互相關連。
在影展的世界裡,其實根本是不同環競下的競爭,所有參與者都不知不覺間將影展分級,故此電影發展基金如斯做法也沒甚麼不妥之處,不過大家對於這類影展分類,又有何看法呢?
kent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係要求到乜階段??
攞獎??最強五強??代表香港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