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以人物為主題的電影為數不少,但是談及樂壇或是組合的本地製作其實不多,談到最近期的便要數到數年前以Mr.為主題的《起勢搖滾》,而今年適逢溫拿樂隊組成45周年,成員之一的陳友再次執導,拍下當年奮鬥經歷為主題的《兄弟班》,並且起用一眾新晉演員,希望可以帶來新鮮感。


《兄弟班》的故事從幾位青年一起組成樂隊在天台練習開始,當中包括爸爸開店舖的結他手亞健(陳家樂飾)、反應較慢的鼓手亞友(吳鶴謙飾)、低音結他手亞強(林耀聲飾)以及家境較佳的亞力(王梓軒飾),而四人後來在學校找到唱歌不錯的譚亞倫(鄧加樂飾),眾人不理家人反對,組成了樂隊Loosers參加比賽,同時在酒吧表演維生,但濟遇不太理想。當阿力因為家境改變離開時,眾人找到在同區的阿B(于湉飾)加入。當眾人在苦練下漸見成績時,酒吧老闆(廖啟智飾)於是幫他們改名為Wynners,並爭取在電視台曝光。自此,Wynners便紅起來,當中兩位主音亞倫與亞B更獲大批樂迷,可是同時亦是五人友情的考驗開始。

拍以真人真事為題的電影並不容易,當中情懷、心意與內容剪裁均相當重要。電影作為紀錄溫拿樂隊的故事,再加上導演陳友為成員之一,從片中眾人演唱以至是到後段紀錄四十多年來樂隊的經歷,可以看到陳友的心意,當中結局讓現實中五位成員在談內心說話一段,可以說是全片的高潮之處,也同時顯示了片中對於友情千載不變的主題。

然而,在各成員仍健在兼保持友情之時,《兄弟班》在紀錄題材方面看起來難免有所顧慮,而從效果上亦看出顧慮造成的不連貫結果。電影逾半的篇幅描述五位成員奮鬥的經歷,看起來還算流暢,可是當拍到成名過後,明顯地看到在剪接部份出現問題。當中原因之一,便是開始描述眾人分開的情況,片中對於亞強的離開著墨出奇地少,而對於亞健欠債又要開酒吧的經驗,則拍得極不完整,當中拍出亞健模仿亞倫唱歌,更是令人不明所以。而年青演員多年後重返,也來得過急,仿如很多事情不便去談,但觀眾卻完全看在眼裡。

電影以溫拿樂隊為主題,當中同時配上了溫拿樂隊,以至後來譚詠麟與鍾鎮濤獨唱的歌曲,在舖排方面看來是希望以營造氛圍為主。不過如斯的安排,卻要付出歌曲所推出的年份不合乎電影描述背景的年份,此點對於這類樂隊自傳電影較在乎歌曲的觀眾,便會感覺不太舒服。

在演員表現方面,電影裡以六位年青男演員為主,當中三位較具演出經驗的演員表現明顯較佳。陳家樂飾演的亞健,在外形以至特質上,其實也跟陳家樂本身有很大差距,雖然在外型上也許令大家有點意外,但是陳家樂看來在演上達到所需,也是全片看起來在一眾成員最為突出。然而更為令人意外的,就是王梓軒飾演的阿力,他其實在過去數年在電影裡雖然佔戲不多,但看來在磨練下漸見成績,是次演出帶點傲氣的亞力,效果較預期為佳。至於林耀聲飾演的亞強,其實在款式上,跟他之前演出的《烈日當空》與《點五步》分別不大,仍是演繹沉默鬱言的角色,看來他日後在戲路上需要突破免被定型。

另外三位主角,主要是分別真的從音樂圈子出生,也是他們初次在大銀幕演出,故此表現則相當參差。台灣樂隊GTM成員鄧加樂在片中飾演亞倫角色,在GTM領舞的他在表演出看來機會較多,故此在電影飾演亞倫亦算是有板有眼。飾演亞強的吳鶴謙本身在香港亦是鼓手一名,在電影裡要求現場演出下,他的強項也發揮出來,然而在演出反應較慢的角色效果卻偏向呆滯,也是起用專長之下的取捨。

憑《快樂男聲》踏足樂壇的于湉,在片中飾演亞B的角色在效果上最受爭議。于湉在演出上看起來非常吃力,當中的問題包括在外形演出以至在配音方面。電影一開場他以近乎電視劇《風雲》的何潤東演的步驚雲造型出場實在嚇人,而他在整體演出上看來不太習慣香港製作模式,顯得相當勉強。而另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電影以鍾鎮濤的配音配上于湉並強壓聲線,當中其聲線的效果,猶如上映版本《殺人犯》中譚真一被配上成人聲線一樣,結果說服力低,並帶來恥笑效果。雖然電影在後期方面嘗試刪減亞B的戲份,但是其破壞力仍相當明顯。

《兄弟班》的配角其實為數不少,但是效果卻不突出。任達華的演出猶如再演《歲月神偷》,惠英紅的表現只屬一般,而金燕玲在片的作用接近是零。反觀只是過場的劉錫賢與林子聰反而更恰如其份,而林盛斌的記者演出,明顯地在整個場合並不飾合,還以為是一名淫賊闖進電視台錄影室似的。

整體而言,《兄弟班》作為陳友多年來再執導筒之作,並且以他也參與的溫拿樂隊的故事為主題,觀眾可以看到陳友對其樂隊有情有心,同時也看到整隊樂隊成員之間四十多年來的難得友誼,當中尤以片末能彰顯其主題。然而,同時未知是否陳友過於有心,卻同時出現當局者迷的情況,當中在成名後的素材處理顯地出現進退失據。至於演員方面,三位演戲為主的年青演員表現較佳,至於另外三位樂壇出身的成員,在演出裡也看到在專業先後之下的取捨。反而配角的演出,卻未有突出之處,對於陳友的心意,看來在呈現上卻帶來不少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