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怪醫》把故事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環境下,一個醫生深信依靠乙醚(Ether)就能克服世界上的一切痛苦,苦難,甚至能夠操控人心,靈魂。
於是從電影開始醫生得不到少女便期望用乙醚將其迷暈,而可以一逞獸慾,但卻失手使用過大劑量,少女香消玉殞。醫生被判處絞刑,卻意外因為軍隊需要醫生而逃過一劫,之後更變本加厲的嘗試用乙醚醫病,做非人道痛覺剝奪測試,希望培養出無懼無痛的戰士,更進一步無論屍體,謀殺嬰兒,為了完成野心,不惜一切代價。
其實故事作為法西斯主義控訴,或是針對對「科學」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另類信仰,已經頗為足夠,雖然中文譯名讓人期待有更「魔鬼」的畫面與行徑,但也並沒有在畫面上呈現。可是電影的第二部分就變成了畫蛇添足的缺陷,非要製造一個如浮士德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的「真實故事內核」,卻徹底破壞了電影本身留白的餘韻,若是故事停在年輕醫生在戰場上使用乙醚救人一段,相信電影本身的呈現會比現在好上許多。
期待看一個畫面邪惡的魔鬼怪醫,卻看到另一個類似浮士德的畫公仔畫出腸的故事,有點無奈啊!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