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分類: 講鏟專題 Page 50 of 154

午夜場的特別驚喜

不少演員每每在演藝生涯跌到谷底之時,演出一些次一級別又或是退居配角的製作每每有著意想不到的效果。香港電影《我要成名》曾說過這點,如今荷里活卻有著尼古拉斯基治(Nicholas Cage)這個例子。

從《打死不離3父女》看發行策略

迪士尼發行的印度電影《打死不離3父女》在香港自八月廿四日上映至今,其推算累積票房距離二千萬大關只相距50萬,相信本周可衝破這個大關,其成績較公眾預期為高。從《打》片的成績,也許反映了發行策略有時較映期來得重要。

親身經歷的紀錄電影

紀錄電影有趣之處,就是每每從生活出發,以發掘一些你與我平日忽略的題材。美國導演Morgan Spurlock十三年前執導以快餐為題材的電影《Super Size Me》(港譯:不瘦降之謎),指出美式快餐怎樣不健康,不惜拿自己去每天食快餐看如何「增肥」。十三年後他為這個題材開拍續集,而且同樣也拿自己去體驗。

不懂電影藝術也聽得懂的電影美術講座──《美‧溝‧導》

若說導演是一部電影的靈魂,美術大概就是把靈魂具現實化,對一般觀眾來說,在乎的是整體觀感,如有沒有悶場、感動位、訊息、靚人靚景等,對何謂電影藝術、美術等概念認識不多。仍記起上大學課時,通識方面需選修人文及社會科學入面的課程,當年選了電影藝術的課,也算是令筆者學會了多一個欣賞電影的角度。上電影課,總避免不了一堆名詞,其中場面調度是當時最花時間去理解,後來才知道,電影裡每一幕的觀感是講究場面調度的。

租碟的回憶

曾幾何時,租碟或租帶是香港不少觀眾的娛樂。可是近年來要找租碟店,好像是愈來愈困難。

《台北物語》映後@坎坷影展

第一屆坎坷影展能夠遇上台灣「神片」《台北物語》,可謂是絕配。《台》作為坎坷影展的開幕電影,兼且是香港首映,導演黄英雄更連同演員及監製親臨現場,與觀眾分享交流。

戲院音響不能原封不動?

一般而言,戲院在開業前,每每也會將其音響系統調校至最佳狀態,但是可有朋友明白,其實戲院對於音響系統也需要適時調準,甚至每部電影也需要作出微調?

近期跟幾位負責電影混音的朋友傾談,便反映了這方面的問題。

從《出貓特攻隊》談泰片票房

安樂發行以考試作弊為題的泰國電影《出貓特攻隊》至今累積票房已突破千八萬大關,觀乎走勢相信最終可望突破二千萬大關。大家可會數到泰國電影的五強紀錄?

淺談「杜比影院」(上)

近年來電影放映技術不斷提升,當中IMAX已擬於明年推出第二代鐳射IMAX技術之時,過去以擅長音響見稱的杜比公司,近年亦推出了杜比影院技術,而有關影院亦陸續在美國、歐洲與中國大陸出現。

美術與導演的溝通

今年香港電影美術學會不經不覺已踏入第22年,這十年八載我實是佩服他們在培育電影美術人才和提高香港電影美術水平的拼勁及智慧。當合拍片拍得風起雲湧時,一班有心的電影美術及服裝指導只要有假期在香港,他們都會聚在一起研究新的行業講座,費用全免的美術學會講座,一直依靠著成員合資籌劃,試過在不知名的小餐廳;試過在大講堂;在博物館內也試過,亦常常走進校園,目的只有一個:將電影美術的世界及工作經驗分享出去。帶著一種豁達而不假修飾的心態分享實屬難得,而他們的講座每次都吸引到過百人來參與。

Page 50 of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