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分類: 講鏟片博 Page 15 of 125

2021港產走漏眼電影推介

Keyart credit: Steven River

回望去年的港片,雖然爛片實在多得緊要,不過同時亦有不少電影卻生不逢時,受制於發行時令而黯然開畫及落畫。然而,當中亦有若干作品值得留意,而在看回也許是屬「走漏眼」之作。有見及此,「講。鏟。片」繼續推出「走漏眼推介」。

今年「講。鏟。片」經過嚴選後,共有七部電影列為「走漏眼推介」。這些電影也許不是主流、也許不是每個人也合口味,但卻有其值得去看的理由;惟望當這些電影推出影碟之時,各位可以買來欣賞而不辜負一眾製作人員的努力。

推介一:《好好拍電影》

美術指導出身的文念中,首部執導的電影以紀錄片的手法,紀錄導演許鞍華多年之間的歷程,讓觀眾約兩小時的篇幅,對於許鞍華導演在電影專業上的專業與堅持相當清楚,同時也可以看到她在工作以外的家庭關係。惟紀錄電影向來在香港的迴響不及劇情電影,故此電影最終只能在小型發行在港上映,惟電影的重要性不止於此。

推介二:《殺出個黃昏》

副導出身的高子彬,其首度執導的電影大膽起用資深演謝賢與馮寶寶擔當主角,再搭配新晉演員鍾雪瑩,三人之間的化學作用令電影帶來生氣,同時也帶到可以傳承的主題。也許這類電影在商業市場未必相當吸引,但是電影在娛樂性、劇情與主題兼來得相當平衡,在市場成績雖屬一般,但是其膽識以至對電影節奏的熟練,仍該獲得相當的掌聲。

推介三:《馬達.蓮娜》

來自澳門的導演陳雅莉,第二部執導電影以兩位香港演員表達澳門變遷的狀況,當中張繼聰的內歛演出具有層次,而周秀娜的表現亦令人眼前一亮,在低成本下看來整個團隊甚有默契,將澳門近年的景象呈現。然而如斯的題在香港的電影市場並不討好,在加上同期對手太強,故此電影上映以來入座未如預期,但無損電影彰顯導與演員的進步。

推介四:《糖街製片廠》

劉翁初次執導之作以靈異作為題材,透過一家製片廠,過去鬧鬼故事與現在扮鬼的經歷放在一起,成本不高但是在場景便用以至演員演出卻來得靈活,令到全片能拍出其特色與風味,整體成績較預期為佳。只是電影在香港發行上打破傳統,採用了鬼屋經歷綑綁式購票的模式,令觀眾對電影的注意度大減,也直接影響電影的認知與市場表現。

推介五:《大剃度》

監製李居明與導演潘藝倫收起了一貫對玄學紀錄片的嘩眾取寵,將一眾來自不同背景短暫出家修行的過程有條不紊呈現在觀眾眼前。對密宗的歷史與現代修行儀式以至是參與者在過程中的感受均有兼顧,以宗教紀錄片來說有著相當水準。惟觀眾對於李居明的紀錄片也許已預設以神化為主,對於這部宗教電影沒有意欲入場,也令這部電影成為遺珠。

推介六:《智齒》

鄭保瑞多年以來,再度拍下具個人特色的黑色電影,透過一宗連環兇殺案,將片中不同人物的傷痕串連起來。在黑白的畫面下,將社會與人性深層的一面全面營造,無論是林家棟還是劉雅瑟均甚有表現,也是鄭導近年最佳電影。然而在手法與題材相當偏鋒之下,電影在香港上映時未被香港觀眾接受,在上映不久便已被大幅削場,實屬不幸。

推介七:《喜歡妳是妳》

新晉導演吳詠珊與楊潮凱首部執導電影選擇以描述一段校園同性關係為主題,更用上了談善言與楊偲泳這對新晉組合演出,情感與主題表達均來得相當真摯,也在過程裡散發著青春氣息,屬新晉導演難得一見的角度。惟如斯的角度不一定為香港觀眾接受,再加上香港對同性題彬仍極為保守,故此在上映以來迴響不多,縱使導演與演員主動謝票仍未能力挽狂瀾。

2021十大港產爛片推介

Keyart Credit: Jackey Cheung

甚麼,連港產爛片也要推介?沒錯!踏入新一年,幾乎每個電影網誌也來選甚麼好片推介。在編採部眾人討論一番後,最終還是繼續來個十大爛片推介以示「表揚」兼秉承「講戲。鏟戲。片戲」精神!

先旨聲明:一些低成本或只在數家戲院只映數場的電影未必一定是爛,因為有些大製作可能更爛。且看看今年有甚麼推薦?

(按:排名絕對分先後)

《史賓沙》:誰說人物傳記要拍足一生?

binary comment

人物傳記電影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去拍,既有可以從小拍到大,亦有是人到花甲以後,回憶過去的款式。不過,有時拍一個人物,倘若能抓緊重點,只是是最重要的一刻,便足以感動觀眾。

近期的最佳示範例子,便有《史賓沙》(Spencer)。

繁忙時間

也許不少讀者們或會發覺,過去數周「講。鏟。片」在出稿的日程再度出現不穩定的狀況。近期有如斯的情況,於近期日程較平日繁忙,甚至有點不勝負荷有關。

安心出行,玩殘窮人

近年來政府出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就是不少新的政府在未有深思熟悉,便先行公佈,結果被輿論抨擊及公眾有著強烈反應,才去作出修改。而近期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於十一月一日起強制市民要在政府場所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掃描二維碼。

必要在大銀幕看的《沙丘瀚戰》

過去一年多來,因為戲院受到疫情影響,不少電影轉攻串流平台。然而,電影本來就是要在大銀幕來看,當中其視覺、聽覺等效果卻不能相比。而非常值得在大銀幕看的不止是娛樂大片,還是需要具視野的電影。要談到近期例子,便有《沙丘瀚戰》(Dune)。

政變逃難的現實情況

早一陣子,塔利班幾乎掌控了阿富汗的政權,而各國也匆忙撤走相關人員,部分更釀成悲劇。如斯的情況,不少觀眾單憑新聞片段,也許未必熟悉其狀況。正在此時,就有一部電影,卻顯示了多年前因為政變,不同國家人員要離開的困難。

台灣改編韓片為何更為感人?

不同地區改編其他地區的電影時有出現,不過如何改編卻可以超越前作,看來更為感動卻是一個相當困難之處。不過近年台灣電影卻在改編韓國電影有其一手,先有林孝謙執導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而近期例子則有殷振豪的《當男人戀愛時》。

《蘋果日報》停刊的牽連

香港的《蘋果日報》在一星期前受到警方國安處調查,並指有關公司違反《香港國安法》,結果有關資產被凍結,報章因為銀行無法使用而被迫於今天出版最後一份《蘋果日報》。如斯的情況既不正常,亦不合理。在表面上,《蘋果日報》停刊了,少了一把不同的聲音,不過背後又是否如斯簡單呢?

《蘋果日報》的回憶

因為近期《蘋果日報》情況急轉直下,也令到該報章也許命不久矣,而不少人張貼了關乎自己與「蘋果日報」的回憶。「講。鏟。片」仝人雖沒有那種福份曾在蘋果日報工作,又或獲邀撰文,但仍有相關的回憶,卻是因為「抄考」本網誌的文章而來。

Page 15 of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