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分類: 講鏟發行 Page 141 of 154

戲院減票價能救市麼?

Picture

每逢電影市道欠佳,總會出現一些聲音要求將票價調低。最近金融海嘯波及全球,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影人曾志偉在一慈善活動上,便表示自己若有戲開的話或會減片酬,但大前提是戲院減票價可能更實際。

曾志偉的說法,實在沒有想過戲院實際的經營情況。

香港大部份戲院都位於商場之內,這些戲院大都並非自置物業而是跟業主簽約經營。雖然近十年來戲院在薪酬開支上看來並無太大的上調,可是商舖卻隨著環境改變而有所上調,即使大部份戲院於今年年初已將票價上調約百份之十,但相信未必完全抵消得到成本的上漲。

票價下調,其實觸發的問題不少。曾先涉及的,就是分賬。倘若維持現有的分賬,那麼院商和片商的收入同時會減少。倘若要維持同樣的票房收入水平的話,票價減一成,入場人次便需增加一成一,票價減兩成的話,入場人次便需增加兩成半才能抵消票價下調的損失。以現在觀眾可選擇大量非電影以外的娛樂來說,即使減價兩成,也難以吸引多兩成半觀眾入場。若果戲院所分的拆賬數目不減的話,減票價就等同要片商承擔全部風險。

不過用任何方法的話,減票價只會令片商或發行商收入減少,這只會令發行商在策略上更為保守,並以保本為目標。對於片商而言,更令香港票房變成比雞肋更為雞肋的市場。票房收入減,但片酬居高不下的話,只會令片商考慮電影收入時,會考慮其他更能貢獻票房的地區,進一步令所謂的港片更不顧及本地市場。

事實上,香港的港片也曾於試過減票價,可是成效不大,最終還是收回正價,有關詳情,將於日後另文詳談。

《絕代雙嬌》之絕核字幕?

Picture

由葉念琛執導,鄧麗欣及吳雨霏主演的《絕代雙嬌》,繼日前推出第二款電影海報及舉行慶功宴後,電影的預告片亦近日於短片分享網站YouTube流出。

不過,預告片最精采之處並非是其似趣劇多於電影的內容,而是「絕核」的字幕。

《金瓶梅》叮完再翻叮

Picture

未知是否近期電影發行計錯數的關係,令一些港片在小型發行有好表現而繼續放映,繼鄭伊健主演現在已出影碟的《第一誡》後,近期由錢文錡執導,林偉健、徐少強及一眾日本AV主演的《金瓶梅》亦成了另一道奇葩,竟然可在戲院重映之後,又再度重映。

《金瓶梅》安排於九月十七日在新院院線上映,該院線曾於十月一日隨著動畫電影《風雲決》開畫而將《金瓶梅》在新寶院線拉下,豈料《風雲決》票房欠佳,於是到了後來又再次安排金瓶梅於數間旗下戲院作拆場放映,直到十月十六日《有隻僵屍暗戀你》開畫時,《金瓶梅》結果只餘旺角百老匯及UA Megabox鼎力支持。

不過,《金瓶梅》命不該絕,電影上周安排在旺角百老匯五院播放的中午場次,竟錄得二千多票房收入,入座情況甚為理想,結果上周四開始將電影改在較多座位的四院播放,而今天起一連三日更安排於二百多座位的一院播放,這種方法實在甚為罕見。未知是否希望顧及長者觀眾,故此排在位處樓層較低的一院播放。

另一方面,情報人員在美孚影都戲院所見,戲院於下期竟然再度排出《金瓶梅》,並標明將於本周四獻映,這也是影都戲院第三度獻映《金瓶梅》,暫時仍未清楚會否有其他戲院再度加盟「翻叮」。

《金瓶梅》截至昨天已上映38天,累積票房達312萬多,而觀乎目前情況,恐怕電影有望上映七周,以今年港片來說,映期的確是數一數二。

然而,這種「叮完再叮」的做法,是否反映了電影發行最初低估了電影的市場潛力呢?

《海角七號》的配音疑雲

Picture

台灣電影《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周一來港與觀眾交流,翌日報章便報導電影將於十一月二十日在香港上映,並配上粵語對白,當中蘋果日報更問及導演看法。「講。鏟。片」昨天也特別拿來探討,而讀者均對原音上映有著強烈訴求。

結果,有觀眾真的到了《海角七號》官方網站留言查詢,換來的卻是另一個答案。
 

上圖截至台灣《海角七號》官方網站的留言版,留言者表達了對《海角七號》粵語配音的強烈不滿。而該官方網站版本繼而回覆,表示曾與香港片商聯絡,確認香港放映是原音拷貝配上粵語字幕。

問題來了,粵語字幕(或是港式字幕)跟粵語配音是兩碼子的事情,何以發行公司竟可以連這個基本概念也可以混淆不清?現在惹來的誤解,若果真的只是配上港式字幕,明顯顯示了發行公司對這個課題欠缺應有的觸覺,結果惹來誤解重重。發行商在事件上不是「先聲奪人」,而是「先聲嚇人」。

不過,最終情況如何,還是要看到最終由香港發行送檢的電影檢查證明書才能定奪。

《海角七號》配音粵語上映?

台灣電影《海角七號》在本土票房大賣之餘,在外地影展反映亦相當理想,無論是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還是香港亞洲電影節,觀眾也出現拍掌的情況。而香港方便,曙光已安排電影於十一月二十日在港開畫。

小型發行的獨立戲院

Picture

今時今日,大部份戲院均由院線集團所控制,而戲院的院商也可控制旗下戲院上映的情況,故此若電影發行商未於各大院線上畫,便要跟一些並未加入院線的戲院商討。

然而,這類戲院,現時全港只得四間。

今時今日,絕大部份的戲院分別由百老匯(包括百老匯、AMC及Palace系戲院)、娛藝(UA院線)、洲立影藝(MCL院線及有份管理的The Grand Cinema)、嘉禾(嘉禾系及海運戲院)、新寶(新寶旗下六間戲院)及華懋(華懋廣場及巴倫紐米)所經營。若果發行商未能跟他們談得上攏的話,餘下可供選擇就只有馬鞍山、粉嶺、元朗及銀都四間戲院可以選擇。

就近年來看,確實有不少電影選擇在這類戲院作「獨家」放映,例如元朗近期放映寰亞發行內地片《即日啟程》、今年在銀都獨家放映的佛教題材電影《助念新星》、粉嶺戲院曾為寰宇發行錄得三百三十大元的票房的電影《狂野臥底》。至於馬鞍山戲院,則曾到中段獨家獻映去年由張家輝主演的《寄生人》。

這四家戲院,在排片方面也算靈活,有時可選擇每天放映一場,或者其他場數。對於一些小型的發行不求票房但求上映的話,也許是他們在不能與院線達成協議下的唯一選擇。

《性工作者》之忽然續集?

電影每每因為首集成績理想便會開拍續集,但是大家又可曾想過,一部電影可以忽然成為另一部電影的續集來?近期便有一個例子。

去年由邱禮濤執導,以性工作者為題材的《性工作者十日談》於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放映反應不俗,其後正式上映時雖然因院數不多以致成績一般,不過電影卻贏得了口碑。

 

今年邱禮濤執導的《我不賣身,我賣子宮》雖然同樣有性工作者角色,可是故事卻有著不同的層面,真的談性工作者的份量不多。而最初的電影海報,也只有《我不賣身,我賣子宮》的名字,就連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的訂票小冊也用這個片名。

Picture

當HKAFF正式開幕之時,由金馬娛樂送檢的片名仍是《我不賣身,我賣子宮》。

可是,當戲院貼出電影海報時,片名卻變成了《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我賣子宮》,就連海報設計也有著《性工作者十日談》的影子,予人疑似續集的感覺。但事實上,《我》片的人物根本跟《性工作者十日談》無關。

問題來了,到底何以要加上《性工作者》之名?要來作票房保証麼?看來不是,因為首集成績也不理想。是作質量保證麼?又不太像,因為兩者又沒有太大關係。如此看來,何以要忽然成為續集電影呢?恐怕是一個不解之謎。

《畫皮》長版本「靈異」放映?

Picture

今年代表香港出戰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作品《畫皮》由上映至今都充傳靈異,繼九月廿四日「靈異」公映後,突然又有長版本之謎。
 

上圖所見,來自華懋電影院線網站,當中「即日上映」一欄,便出現了《畫皮》(長版本)及《畫皮》兩項,前者片長118分鐘,屬不適及兒童的II A級別,後者則片長103分鐘,屬不適合兒童及青少年的II B級別。

到底孰真孰假?
Picture
先看看一般戲院張貼《畫皮》的俗稱「電檢紙」的電影檢查條例核准證明書,當中《畫皮》證明書編號為FMC007818,片長103.18分鐘,級別是II B級別,簽發日期為今年九月十二日。
Picture
再看看於華懋戲院張貼的「電檢紙」,證明書編號為FMC007847,片長118.03分鐘,級別是II B級別,簽發日期為今年九月廿四日。右上角還有手寫「Long Version」字樣。

以此推斷,《畫皮》在港上映的畫出現兩個版本。
Picture
可是,大家欲有意觀賞長版本《畫皮》畫皮,其實要得悉哪間戲院上映,並不容易。因為在電影廣告列出的上映戲院並沒列明哪間戲院播放長版本。即使是港九戲院聯合廣告中,華懋的一格亦沒指明是長版本。
Picture
即使是《畫皮》發行洲立旗下經營的MCL院線,情況亦十分混亂。情報員報稱MCL康怡戲院播放的版本為長版本,並張貼長版本「電檢紙」。不過,在港九戲院聯合廣告中,卻並沒有指明。細心一看MCL院線戲院的開場時間情況,JP銅鑼灣及德福戲院的每場相隔約為120分鐘,而康怡戲院的每場時間卻相隔135至140分鐘。以此推斷,MCL康怡或真的播放長版本。

問題來了,既然有長版本,何以不在廣告列明呢?上映的戲院何以又要不表明,要觀眾仿如尋寶才能尋出呢?如斯的放映情況,真的貫徹了《畫皮》放映「靈異」特色。

到底長版本較普通版本多了十五分鐘甚麼戲份來?下回來講。

從《海角七號》的發行說起

Picture

香港的不少發行商因為與荷里活的製作公司有協議,故此在發行荷里活電影選擇不算太強,可是對於不少地區的電影,則因怕像近年韓片以高價購入獲低價票房而虧本,而十分審慎,有時要等到外間靈通消息傳出一大輪後,才會購入。

近期台灣電影《海角七號》的發行便是一例。

《海角七號》雖然在觀眾心目中口碑甚強,可是近年台灣對於華語片吹淡風而未有個很大型的發行情況,到了後來口碑不斷傳開,令到票房一升再升,至今累積收入已突破二億元新台幣,比起《長江7號》還要高,相信如無意外可超越《盜墓迷城3》暫時成為今年台灣票房冠軍。

香港的發行其實本是對《海》片看淡,據悉《海》片能獲亞洲國際電影節選映也是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做到,不過既然票房賣座,自然便吸引來海外買家希望購入。不過,票房高收,發行價也自然水漲船高,但發行也許見高極也不如韓片的瘋狂,仍可找到商機,於是購入。

用這種先口碑後購入的方法,雖然穩健,可是或因票房太好的緣故,令發行價上升,這點也會是發行商在購入電影時的考量之一。

安樂天映釜山買片

於釜山國際電影節期間舉辦的Asian Film Market (AFM)已剛於十月六日結束。這個市場活動除了提供融資平台外,還是各電影公司與發行公司買片與賣片的好時機。

就趁這個機會,且看香港發行公司購了甚麼和出銷了甚麼。

先看看釜山電影節一直主打的韓片,當中金知雲執導,宋康昊、李秉憲及鄭雨盛合演的暑期片《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Weird》由天映娛樂購入,該片以清朝年代為背景,描述類似西部地區的三個人尋寶的過程。另一部中秋檔期壓倒《媽媽咪呀》的韓片《神機箭》則由另一香港註冊的發行公司Emphasis Video Entertainment購入,該公司是為五十五家航空公司提供機上娛樂服務,恐怕能上到香港戲院機會不多。於安樂發行,則購入了日本電影《Tokyo Girl》。

香港電影公司方面,美亞娛樂即將在港新作《武俠梁祝》則在AFM期間成功賣出泰國、德國及澳洲的發行權。

Page 141 of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