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標籤: 影人影事 Page 19 of 541

HAF前瞻(二):《河上變村》

今年參與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首次接納紀錄片計劃,結果入圍的紀錄片計劃為數不少,除了日前介紹由張經緯執導的《音樂中國》外,還有曾翠珊執導的《河上變村》。

《河上變村》雖然說是紀錄片,不過觀乎於HAF提供的資料,其實不難找到跟她去年的《大藍湖》有相同的元素,就是以導演曾翠珊居住的西貢蠔涌出發。有關計劃以蠔涌河的歷史追尋,從蠔涌村出發,同時走訪不少昔日居於此處而移民至歐洲的家庭生活情況,故此在出品地區方面,同時也有法國與英國。

相比起《音樂中國》需要的百萬美元投資,《河上變村》所需投資資金約為十三萬美元,目前已籌集的資金接近三成。電影由導演所創作的河上風光製作,監製鄺珮詩將繼《大藍湖》再為曾翠珊電影擔任監製。參與HAF主要目的包括在資金層金層面如籌集資金與找尋片花買家,同時也許希望擴闊其電影潛在市場,也需找尋賣片代理及聯合監製。

觀乎導演與監製的背景,也許《河上變村》看起來尋找歐洲資金來源機會就高,不過實質情況還是要看其HAF期間的成果好了。

不要小看細微的素材

經常觀看「講。鏟。片」網誌的朋友,也許不難察覺這處不時有著一些看起來不太顯眼的題目,就如昨天報導元朗戲院提供網上購票服務的消息。不少朋友也許問題,為何連這些看來沒價值的東西也要談論。

抱著這些態度的朋友,也許小看了細微素材的重要性。

細微素材,對於很多行內人士,也許是不屑一看。不過諷刺的是,這些也許觀眾得悉的東西,他們並不知道。也許,大家過去幾年根本不會光顧這家戲院,甚至連該戲院也沒聽聞。但是這樣的消息,背後其實對電影行業與電影市場來說,卻又有一些啟示。

電影行業雖然也許是不少行內人士為主,不過由於觀眾是在整個行業過程佔有重要一環,當中票房會影響發行商的取向,戲院的收入也影響戲院排片以至戲院設備的需求。有些時候,觀眾的求也許從一些很細微的事看出來。

舉例來說,觀眾對於一部非粵語電影在港上映配上粵語有強烈反應時,也會有發行商因應情況從善如流。這些素材,也是從小開始。

細微的素材雖然作用可以很大,不過要捕捉起來卻不容易。有機心去硬找一些,只會空手而回,只能憑著平日的觀察,待機會出來時把握時機。

故此,別怪我們這處「大小通吃」好了。

《高舉.愛》:劇本平實流暢,主角演出可喜

Picture

導演邱禮濤在香港電影可算是中堅分子,在近年製作不多之下仍每年提供至少兩部類型不同作品,《高舉.愛》以香港市場不大看好的運動背景的小品類型,起用了杜汶澤與江若琳這對組合,卻有著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

電影先由廣東舉重運動員李麗(江若琳飾)飾因糖尿病影響成績,離隊後搬至香港石澳以協助搬運維生。與此同時,感情與經營酒吧生意同樣失敗的石勇(杜汶澤飾)也搬到石澳居住。兩人由搬運具開始相識,漸成好友。石勇替李麗找到較高收入工作,同時鼓勵她重投舉重訓練。兩人成婚後育有子女,石勇擔當家庭煮夫的角色讓李麗達成夢想,但突如其來的消息,卻令夢想遇上波瀾。

從劇本上去看,《高舉.愛》的成本不高,題材亦橫誇中港兩地,主要人物來自江若琳飾演的李麗。片中對於李麗由舉重事業失敗到再起的過程描述詳盡。相比之下,石勇在片中的位置其實並不算主要,但在重要時刻卻起了不少關鍵作用。例如石勇為了李麗不斷尋求對於藥物檢查的相關情況,拍得平實真摯。在起、承、轉、合的過程來得合適,而電影後段也能造到預期的感動。

電影對於江若琳與杜汶澤而言,同樣屬於新的嘗試。杜汶澤是次飾演的角色,並沒有提供任何搞笑空間,從前段飾演生意失敗兼失意男人,到後來為自己的太太不惜一切。杜汶澤的表現令人欣喜,當中數段重點的感情戲分,特別是對著冷言冷語的反應及對待自己家庭的關係,均來得對位。觀乎杜汶澤近年不斷挑戰不同角色,是次也許為她提供了新的發揮空間。

江若琳於片中的演出,亦同樣看到她努力的成果。在接受了舉重訓媡及增肥以配合角色之下,江若琳在片中的舉重場面,看起來像真度高。與此同時,電影裡也許在角色類型不同而包袱較少下,與杜汶澤的夫妻互動雖由男方主導,但演起來亦較過去到位得多,可算是近年的最大突破。

電影以舉重為題,當中舉重的場面約佔四分之一的篇幅。從訓練過程、舉重比賽情況等各方面,看起來雖然觀眾未如想中多,但過程亦算是跟體育比賽無異。當中李麗的新教練在應付李麗前教練的說話,也為其過程提供不俗的效果。

整體而言,《高舉.愛》在劇本上雖然只是簡單地以一個舉重運動員的舉重由失敗至再起的過程加上其家庭建立為題,不過在邱禮濤的處理下,整部電影表現流暢平實,舉重比賽過程實感也強。演員方面,杜汶澤在全劇情電影表現欣喜,而有備而來的江若琳更展現了努力下的成果。整體而言,電影提供了一部具水準的小品,也為中小型製作爭了一口氣。

HAF前瞻(一):《音樂中國》

還有不足兩個星期時間,第十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便會舉行,雖然也許這些電影計劃對觀眾看似遙遠,不過這些計劃卻有成事的可能。今年「講。鏟。片」將會在HAF舉行前,先來探討各個香港電影計劃。

今天,就從張經緯執導的《音樂中國》開始說起。

過去HAF只接受劇情電影的計劃,今年開始則同時接受紀錄片的計劃,而《音樂中國》則是屬於紀錄片的計劃,根據官方提供的資料顯示,是次將會以琵琶大師方錦龍所經營的女子民樂組合「芳華十八」為背景。「芳華十八」觀乎名字,的確很易令人聯想起內地另一組合「女子十二樂坊」,故事主要是透過「芳華十八」來看看內地於藝術方面的發展情況。

電影將會以高清製作,預計投資總額約一百萬美元,片長則以九十分鐘為基礎。曾於短片《墨綠嫣紅》及長片《一國雙城》聯合監製的黃雪莉將會再次與導演張經緯作聯合監製。而是次參與HAF,主要是作籌集資金及尋找片花買家,其實兩者跟資金不無關係。

《音樂中國》觀乎片名,即時令人聯想起張氏執導成績斐然的《音樂人生》。然而,是次參與HAF的成績,其實也很視乎今年HAF開放紀錄片市場下,有多少該方面的業界人士前來參與。雖然紀錄片市場在港並不大,不過全球以至亞洲地區有著一定的網絡。倘若能透過HAF取得更多該方面的聯絡的話,也是這次參與的最大裨益吧!

新光戲院二院風光

Picture

位於北角英皇道與書局街交界的新光戲院,自三月一日起由李居明旗下的尚岸製作有限公司以月租一百萬港元承租,現正進行裝修中。一直以來新光戲院較知名的還是一院的大舞台作粵劇演出。到底二院的光景又是怎樣?今天「講。鏟。片」就來帶大家去看一下。

Picture

新光戲院在最初開業時只設一個銀幕,及後到了九十年代隨著不少戲院將堂座和超等改裝成為一院與二院增加收入後,新光也有跟隨,當中一院仍保持粵劇演出,二院則以放映電影為主。到了近幾年,新光戲院被定位為粵劇主要演出場地,電影放映幾乎是絕無僅有。而原本只能放映電影的二院,也改裝成為小舞台,座位數目340位。

Picture

二院的位置需先由地下上約兩層樓梯,便會到其中庭的部份,那時便會看到新光戲院二院的入口。

Picture

到了兩院的人口,有著指示按座位編號分別向左右方向走。

Picture

戲院內部保留著當年戲院超等以梯級式以上的特色,座位則是以綠色為主色。

新光戲院新的經營者於日前公佈了戲院的名字,一院將稱為大劇場,二院則稱為小劇場。未知裝修過後,「二院」的名會否從此消失。不過以上的圖片,也許拾回大家不少回憶吧!

元朗戲院加入購票通行列

Picture

隨著網上訂票漸趨流行,即使不是由大集團旗下經營的戲院也好,也要與時並進加入網上購票的行列。當中九龍灣的淘大影藝自開業以來已加入「購票通」網上售票行列。而近期加入其系統的,還有元朗戲院。

位於元朗炮仗坊八號的元朗戲院,自一九六一年開業以來,歷盡多代的變遷,繼曾於九十年代將堂座與超等變成一院與二院,數年前曾只剩下超等的影院後,於零八年進行裝修,原有超等位置變成一院與二院,並加建約五十個座位的三院。雖然同區有位於西鐵線元朗站的元朗百老匯競爭,不過由於元朗戲院位置較理想,按座位計算的話,生意還不算太差。

元朗戲院加入購票通行列,經該系列購票的手續費一律為每票六元,以標準票價五十元計算,手續費達票價一成二,是否值得實在見仁見智。

目前全港作商營電影放映的戲院中,未有設立網上訂票除了新寶旗下的新寶、總統、豪華及凱都外,還有獨立營運的馬鞍山戲院及紅磡寶石戲院。且看有關戲院日後會否加入網上售票行列好了。

鮮浪潮2012參賽名單公佈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下稱「藝發局」)主辦的「鮮浪潮2012」預計於今年年底舉行,當中「本地競賽部分」繼日前截止報名後,也於三月五日公佈了公開組與學生組的參賽名單。

隨著今年「鮮浪潮」的參賽制度改變,故此參賽隊伍由去年每組各十五隊增至二十隊為上限,結果兩組各有十九隊入圍。

Picture

先來看看學生組別,其實只要細心去看,只是一些大專院校「分拆」的結果,如浸會大學便有私營的國際學院分拆等。然而,近年學生組作品水準呈兩極化,如去年繼有《關公大戰外星人》的創意之作,亦有《於是,我們同看小城晝夜》極度「呃飯食」之作。未知增加名額,是否增加藝發局「燒銀紙」的機會。

公開組方面,則有十九位參賽者入圍,當中不乏具拍攝電影經驗的參賽者。

Picture

從網上搜尋可見,鄭得恩曾執導「影意志2010灣仔漫遊」系列裡的《再會皇后…》、蔡敬文的第二部長片《不設房》於The Grand作限量上映、黎明昕於零八年合導短片《述.白》曾入圍兩岸三地短片節、浸大畢業的林思捷執導《弍拾蚊》曾為TBS DigicCon 6得獎作品之一、演藝學院畢業的李森執導《暉仔》則入圍第九屆社運影展、林子沛執導的《出走》曾入圍第十四屆ifva短片節公開組、劉浩銘則是去年鮮浪潮公開組參賽作品《那年》攝影之一、演藝學院畢業的劉永泰曾於零七年與彭順等其餘六位導演合導《愛鬥大》、李永監執導的《著錯》於去年由康文署舉辦的「文影共舞」短片創作比賽奪得公開組亞軍、梁碧芝零五年首部作品《Ground Walk》曾參與台灣獨立電影節、李心悅執導的《那個偷睡的你》將於今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香港城市大學學生作品選放映、莫育權參協助關錦鵬執導的《香港四重奏II》攝影公作,而詹可達執導的《再見,金賢姬》入圍第十三屆ifva短片節公開組。

三十八隊參賽隊伍需於今年八月三十一日或之前拍攝並提交一部片長不多於三十分鐘的短片,並獲藝發局提供以四萬為上限的拍攝津貼。未知是否近年不少作品水準極度難看的關係,今年「鮮浪潮」短片在拍攝完畢將進行覆選,每組只會有十部作品於年底的短片節放映及競逐獎項,且看此舉能否讓短片節放映電影水準有所提高好了。

《桃姐》「點滴關懷展光輝展覽」

Picture

雖然不少電影也會與商場合作推出展覽,在宣傳的電影絕大部份以外語電影為主。發行工作室的《桃姐》則是少數港片與商場合作舉辦展覽的電影。

Picture

是次展覽以觀塘Palace apm商場大堂舉行,以「點滴關懷展光輝」為主題,主要展示其感人場景及多個國際影展獎項。

Picture

展覽由三月三日開始至三月廿五日,不過其通告較有趣的地方是,每只限十人進場,參觀時間亦以十分鐘為限。

Picture

不過看到上圖的狀態,也許明白為何要作限時與人數限制。其展覽部份只是各位在相片看見的地方,在這佈景後並沒有任何地方參觀。

Picture

參觀舞台的右方,擺放了多幀劇照,還有一個暖水壼。

Picture

一些數十年前的衣飾演木箱,也有展示出來。

Picture

後方放置了《桃姐》至今獲得的獎項,當中包括了三月二日才頒發的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獎項。

其實多人在中央聚集起來,主要目的也只是看看寫電影主題的相集。有關相集其實已可於書局選購。

若果以展覽的分量來說,其實《桃姐》展示場景的數目真的不多。不過當港片一直的宣傳模式變化不大之時,也許是次的展覽也是個好的開始。

《傾城之淚》:水準令人「一殼眼淚」

Picture

香港導演近年試於與內地合作,可是每每拍出來的愛情片,無論是內地與香港同樣獲得負面評價。當杜琪峰的《高海拔之戀II》拍起來說服力弱之時,黃真真執導的《傾城之淚》嘗試透過三個故事帶來賺人熱淚的故事,不過效果卻猶如潑出一盆冷水一樣。

《傾城之淚》由三個長度相約的故事合組而成,而當中部份人間又有關連。首個故事以患上腦癌但拒絕接受手術的富二代攝影師游樂(李治廷飾)在療養院期間認識了患上癌症但性格樂觀的犀利妹(周冬雨飾),在住院過程中,游樂在犀利妹的鼓勵下治受診治,並與犀利妹暗生情愫,可是卻最終帶來一個秘密。第二個故事以一家瀕臨破產邊緣的音樂學院為背景,於醫生留院的校長希望請到知名小提琴手楊琳(梁詠琪飾)演出以籌集資金,經前緋聞男友丁大可(任賢齊飾)尋覓下,才發現楊琳三年前演出因事故失聰。第三個部事以陳升(竇驍飾)在上海與女友(陳喬恩飾)曾因家境拮据被女友要求分開三年。陳升事業有成,但在迎娶未婚妻卻有所變卦。

電影分為三個故事。首個故事的「絕症」條橋老掉大牙,而當中電影明顯地以內地主導,「犀利妹」在內地版本為「給力妹」,而電影在港強行配成粵語後更顯得格格不入。電影的後段採納的模式,更跟電影《生日快樂》同出一轍,黃真真在執行上顯得拖拖拉拉,悶得乏味。李治廷在片中演繹二世祖的角色,卻只能在劇本所限提供躁狂類單向角色。周冬雨相比之下雖然演出自然,但是在劇中醫院的一眾病童表現卻仿如停留在十多年前的鬧劇款式。

然而,其難看程度還不及第二部故事來得恐怖。片初以音樂學院危機為題,可是當楊琳拒絕演出後,在醫院留醫的校長則駛出最為催淚的暈倒情節,觀眾對電影的期待也可即時暈倒。而其後的過程,說起來也只是理所當然。當中介紹一眾已轉行的樂團成員會來練習,基本上只是拿回《少林足球》或《交響情人夢》的款式作劣質抄考已。梁詠琪繼《女人.本色》後再度與黃真真合作,沒想過其演出可以較前作更挑戰下限。

相比之下,第三個故事的情節在現實裡真有其事。而竇驍與陳喬恩的組合亦較前組兩組合拍,而這個故事也是三個故事中表現最為理想的一個。可惜的是,導演在執行上仍是無法拍得精煉,當中末段的高潮情節,在過量舖排伏線下,本是營造催淚氣氛,但是卻令觀眾悶得發呆,弄巧反絀。

三個故事雖然各有不同,不過不約而同地都出現共通問題。其一就是所謂的催淚情節砌推兼老套,與內地時代氣氛完全脫節。其二就是劇情推進奇幻,觀眾入場仿如渡日如年,配上不合適的粵語配音,倍感難受。

整體而言,《傾城之淚》在劇本上砌堆催淚情節、執行上也只能拖拖拉拉,演員在片中除了提供仿如死狗的表情外,基本上沒有發揮可言。以如斯的水準提供給付款入場的觀眾,恐怕觀眾散場後對其戲票的付出,也許其「一殼眼淚」的程度比起電影海報各人的表情更甚。

周末票房:奧斯卡得獎片入座持續理想

Picture

周末票房基本情況與周四相距不遠,整體票房收入較周四上升九成三至接近四百萬水平,不過電影爬升情況,則視乎各片的狀態而有所不同,而奧斯卡得獎電影持續有理想入座。

奧斯卡得獎當中,洲立發行以被香港市場看為家庭客源的《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升幅最為顯著,周日獲增場三成六至21院映76場,結果票房較周四上升三倍,每場人次更達75的水平,而平均入座也上升兩倍,為電影累積11天達371萬。同日開畫安樂發行的黑白默片《星光夢裡人》在周四出現倒升後,周日增場一成四於16院映65場保持約八成的爬升,累積票房亦達236萬,每場人次則在62左右。兩片在開畫首個周末表現平平,明顯地在奧斯卡得獎帶來不少票房。

獲最佳外語片後開畫由高先發行的《伊朗式分居》在首天入場觀眾較後外,周日雖然於五院映26場,但在開畫基數較高下只有四成七的爬升,但每場人次亦接近70。觀乎四天能累積36萬,也算是表現理想。

四部荷里活電影在票房十大之列,不過整體入座均在40或以下。當中新開畫由得利發行的《幽靈車神3D之死神復仇》在成低得票房冠軍後獲增場近一成至32院映180場,結果仍保持票房冠軍位置,不過觀乎爬升只有五成三及每場人次只在38左右,看來票房也只是「以量取勝」,為電影累積231萬。而次周開畫的3D片《妖夜尋狼:血姬覺醒》周日約於34院映145場,結果票房爬升接近六成,不過每場人次則只在25左右,看來電影吸引力已減退,但慶幸上周對手較弱下累積11天達609萬,而同日開畫的《滅口佈局》上映81場於入座上與《妖》片相若,票房爬升也接近大勢,不過在基數較低下,累積只達233萬。

相比之下,第三周上映由霍士發行的《爭女特務王》在周四表現不俗下,昨天被大幅增場近四成至30院映78場,每場人次仍在40左右,票房爬升比率接近兩倍,而累積票房更達至717萬,絕對令發行商喜出望外。

愛情類型方面,次周上畫由洲立發行的台灣愛情片《愛Love》走勢不弱,周日獲增場近四分之一後於28院映129場,結果每場人次也達44水平,看來電影算是吸引了年輕觀眾入場,為電影累積達至493萬,今天必衝破五百萬大關。安樂發行的內地愛情片《失戀33天》在維持28院映137場下,周末票房爬升約六成左右,每場人次亦在34左右,觀乎近年香港觀眾對內地電影仍有抗拒,票房也算有所交代,累積四天也達114萬。反觀黃真真執導以內地為的愛情片《傾城之淚》雖然在維持17院映70場下票房爬升與《失》片相若,不過若細看情況的話,新寶旗下戲院雖然只映三分之一的場次,但卻佔了近六成的票房,也為電影累積達34萬,不過看來要達百萬恐怕十分辛苦。

其餘畫電影方面,洲立發行於廿院上映的《意大利驅魔實錄》周日仍94場,結果票房只爬升三成半,不過入場人次仍與《幽》片相若,反映電影仍能吸引目標客源,為電影於今天衝破百萬大關。至於驕陽發行題材較冷門的《我兒子是惡魔》在開畫較佳下,周日於三院映15場,結果每場維持約45人次,累積可望於今天衝破廿萬。UA院線Cine Hub品牌發行的印度片《巴打旅痕團》周日於六院映廿場下,周日票房爬升約一倍四,入座情況不下於票房冠軍,累積四天也達18萬,且看能否在院線幫助下細水長流。

值得留意的是,晶藝製作由杜汶澤與薛凱琪主演的《爛賭夫與爛賭妻》於上映18天後,票房達542萬,而昨天映57場仍獲近二千人次,可見賭片也許仍有市場,楊紫瓊主演由高先發行的《昂山素姬》上映25天累積則440萬,昨天映29場下每場人次仍在50上下,可見具一定的耐力。

Page 19 of 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