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可算是開學大混戰,五部電影齊齊開畫,當中包括了安樂發行的印度電影《作死不離3兄弟》(3 Idiots),也是首次有印度電影於香港正式作商業發行。
其實印度電影發行有何意義呢?
香港其實居住了不少來自印度或與印度有淵源的人士,而印度電影年產也可算是全球數一數二。其實香港不是沒有安排過印度電影上映,不過主要的途徑在電影節的場次,不然的話便是間中有團體於尖沙咀區或域的戲院以包場形式放映。可以以包場形式放映,成本相當高,也只能是小眾的活動。
雖然香港有著不少觀眾對於印度電影甚有興趣,不過要去到商業方面發行,難度其實不低。
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要吸引觀眾。香港觀眾近年來觀映其實不算涉獵很廣,在港片與荷里活電影以外,基本認得便有日片、韓片以至泰片,歐洲區便是法國片為主。另一方面,雖然不能明目張膽地見,但是不少香港觀眾對於在大銀幕看東南亞演員演出電影或有點成見,而印度電影也要面對同一情況。要觀眾拋開成見入場,恐怕不能只靠一部電影便可打破隔膜。
從發行角度看,印度電影每每都歌舞連場,片長一般都有兩個半小時至三個小時左右,對於院商同樣是一大挑戰,安排合適時段不好排,還在片長百四分鐘以上例必加價的境地下,等同幾乎印度片的放映便要加票價,直接令本來未建立的市場更雪上加霜。
其實《作死不離3兄弟》已經不是新片,去年曾有傳會公映,最終要到現在才能於上映,也許當中有著不少考量。當中排陣上只安排自家旗下院線的戲院上映,而片長雖然長達171分鐘,票價也只是上調五至十元。只是上調五至十元其實影響戲院拆賬,故此也許只有自家院線去做才能如此。
電影發行不是只靠一部半部電影便可成勢,韓片在《生死諜變》前先有《隔世琴緣》,而台灣電影也是間斷地入口後才出現《海角七號》,故此無論《作》片的成績如何,其意義也許是印度電影在商業發行上「零的突破」,也在於安樂發行願意拿來作戲院上映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