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戲院發展可算是百熱化,各主要院商集團均加強了其宣傳。不過若要數到近年來辦得較多元化的戲院活動的話,也許九龍站的The Grand算是較為積極的一員,近期便有將於農曆七月十四舉行的「靈異兒凶撞鬼之旅」。
到底,近期The Grand的一連串活動,有著甚麼突出之處?
先來看看近月來The Grand所辦的電影活動其實為數不少,當中包括了五月底舉行的《不再讓你孤單》單身派對,找來鄒凱光主持,高先發行的《生命樹》也是先於該戲院在七月一日至三日期間舉行導賞活動,早兩周便有《人約離婚後》的導演葉念琛「吹水」分享活動,而農曆七月十四盂蘭節除了放映恐怖電影《兒凶》外,還加入靈異節目主持潘紹聰分享靈異經歷。至於八月二十日也安排了主持《頭條新聞》的林超榮為有點政治味道的電影《驚天告密》提供導賞。
其實,要辦電影活動款式變化未必太多,一般看過的主要模式有二,其一就是自去年《人間喜劇》後開始出現的導演與演員於開場前或散場後到戲院答謝觀眾的「謝票」活動,另一類型則是導演與演員分享活動。相比之下,The Grand的「單身派對」、「導賞」及「講鬼故」活動,可說是較為創新。其後雖然有發行公司或院線試圖模仿,不過還是無法拿到其原創性。
戲院要去辦這類活動,首先要摒棄排得密麻麻的間場,就以《生命樹》於The Grand優先場導賞活動,放映前有十分鐘的講解,放映後有約廿分鐘由影評人提供給觀眾閱讀電影的方向,該場次所時間增加了半小時,放映兩場的話,有關影廳全日放映場便要縮減一場。不過戲院在衡量過後仍覺得值得作有關安排,而觀乎觀眾反應,也看到具其成效。
如何安排合適時間去辦活動也是一個重點,觀乎The Grand的做法,活動安排於周末晚上舉行,翌日不用趕著上班,對於位置予人感覺不算就腳的The Grand來說,也許可以減少觀眾擔心散場趕回家的情況。
另一方面,就是戲院安排上需要有著一個較為宏觀的思維,就像《人約離婚後》這類通俗類型電影,也許會有人因其通俗性或電影提供負面的愛情觀,覺得辦導演分享是沒意義,忽略了在現實香港市場葉念琛的電影的確能攻入年輕觀眾的一些「死穴」。又如看恐怖片加入鬼故活動,也是一些跨界別的活動,要原創有關活動,思維一定不能自定框格,而The Grand在這方面的突破算是成功。
其實,這類活動辦得辛苦,也要請嘉賓需要成本,故此在票價上卻可因而上調一點,觀眾若果視有關活動是有著一個不俗的增值的話,也不介意付出多一點來有新的體驗,情況就如看3D電影一樣。
戲院的競爭可以在放多個層面,硬件的競爭可以用錢來購入,但是在軟件的競爭上,有著創意思維十分重要,從過去數月Movie Night@The Grand來看,活動入座接近滿座來說,可算是對觀眾與戲院也達到雙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