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標籤: 電影內外

新版電車站宣傳

Picture

談到宣傳品的位置,不是談隧道口便是談港鐵站或巴士站等,看來要找點新意也不算易。不過近期,卻有多一個選擇。

至於位置,便是上圖所見的地方。
 

上圖所見,便是其中一個電車站一景,電車站的廣告燈箱位置剛作出了調整,原本的兩格廣告位置二合為一,變成了新的廣告位置。該廣告位置則視乎不同的電車站的位置,可是放在面向月台或背向月台的位置。
Picture
其中一個面向月台的廣告,便是北角港鐵站的西行位置,播放了由得利發行的《搞乜鬼咁多災爛片》。而圖的左上角則列出其「抄考」電影,不過到底有多少部真的是災難電影呢?大家也心中有數。

Picture

《搞》片的類型電影電影一般票房在二百多萬左右,近年的例外的例子僅得今年六月下旬開畫的《超低能特攻隊》。《搞》片同期對手頗強,能否找到另類市場實在難講。

《金瓶梅》開畫三十多萬之謎

一般來說,周五的票房只會看到周四的開畫數字,故此若果電影在周五開畫的話,電影票房未必能即時反映。本周開畫的港、日合作電影《金瓶梅》則在周五開畫,初步所見,反映不俗。
 

據聞《金瓶梅》周五開畫的票房約為三十多萬,名列第三,而排頭位的則收五十多萬的《特務咔啦蘇》,至於第二位則是《媽媽咪呀》,成績可算是不俗。不過,到底多少屬於換票証成份則不太清楚。

《金瓶梅》的票房不俗,也許令不少觀眾意想不到。不過,其實亦有一群觀眾,因為得悉這類電影於九十年代盛行但未有機會入場觀看,均希望抱著獵奇心態藉此機會觀看,令到電影獲得一定的吸引力,加上本周開畫電影較弱,令到該片在票房上有機可乘。

當然,該片在來周四多部猛片開畫後會否仍有機可乘實在不清楚了。

影意志電影節空洞新聞稿

Picture

正當由百老匯電影中心主辦的「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正準備於下周公佈片目之時,過往數年也提供電影予HKAFF的影意志今天卻發出了新聞稿件,聲稱舉辦「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HKAIFF)。

到底,這份新聞稿代表了甚麼?

從外在情況來看,明顯地是影意志今年不再跟HKAFF合作,亦反映了兩者在合作上出現了分歧,最終各行各路。至於背後合作出現甚麼問題,恐怕要問畢兩者才能知曉。

影展名字「香港亞洲獨立電影節」,也明顯地是衝著下月十日開畫的「香港亞洲電影節」而來,更要附註著「香港真正的獨立電影節」,而英文版中的「REAL」(真正)一字更以大階顯示,難免是衝著對家而來,是否暗著對方不是「真正的獨立電影節」則見仁見智。

Picture

可是,整份新聞稿只得一頁,上圖所示已佔了大半頁,而最底部則指節目包括三十四年來首部老撾電影《Good Morning Luang Prabang》,整個影展的說明極為含糊,只說將於十一月在The Grand Cinema舉行。

這種新聞稿件,只在表明的「插旗」味道甚重。

辦一個影展,或公佈一個影展,第一點要的就是舉辦日期,只說十一月,就等同電影裡警方於查途人身份證時問居住地址只得「旺角」兩字一樣,換來的只是「旺角咁大你住晒咩」一句,難道是反映了影意志根本仍未跟The Grand Cinema達成協議便事先張揚?

電影節另一個公佈的重點,就是焦點與規模,這些幾乎是一份影展新聞稿件的基本要求,這些也通通欠奉。只談放映一片,到底是否其他片仍未落實是否播放?觀畢這篇新聞稿件,很易被人誤解所謂的HKAIFF僅得一片播放,「一片影展」根本不算影展。這種稿件發放,只是「假大空」的做法,更惹來衝著HKAFF而急忙做點事來,無論從效果和形象上,均只會獲得負數來。

大家又覺得,影意志發出的新聞稿,又有何作用呢?到底甚麼才是「真正的獨立電影節」呢?

周末票房:《魔幻王國》稱王

Picture

雖然《魔幻王國:卡斯柏王子》與《色慾都市》的開畫票房相距不算太遠,可以隨著端午節假期過後,兩片的票房差距開始出現。當中《魔》片於周一收三百萬,累積五天達1,127萬,而《色慾都市》周一則收138萬,累積五天收638萬,相距近五百萬。

在戲院數目上,《魔》片由周四的67院增至72間,反之《色》片則由44院減至43間。而從戲院排陣來看,周末期間不少戲院都作出調動,安排較多戲院播放《魔》片,而《色》片可提供的座位數目亦相對滅少。雖然開畫平均數字以《色》片佔優,可是到了周一《魔》片卻迎頭趕上,每院平均更達四萬以上。

《色》雖然能吸納大量女性及觀眾劇版觀眾,可是由於電影屬第三級別,未能吸納大量年青人市場,而該市場到了周末時,《魔》片變成他們唯一的開畫新片選擇。相比之下,不少戲院《色》片的入座率相對不及《魔》片,也許周末不是該類電影擅長的情況。相比之下,《魔》片第二集在包裝上不再像上集只攻其較年青市場,反而更易被青年市場所接受,而且由於首兩天入座情況理想,周末在加院之間令票房有進一步增長。

從走勢上看,《魔》片首周票房該達千三萬左右,而《色》片則會過七百萬。由於暑期幾乎每周都有大片開畫,相信《魔》片最終票房難及首集逾三千萬的成績,但相信過千五萬不成疑問。至於《色》片,觀乎情況相信大有機會過千萬埋單。

受到兩部大片開畫之下,《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在吸納部份未能購得兩部開畫電影觀眾之下,周一於42院收62萬,累積19天終於衝破二千五百萬大關,收2,545萬,能否追過年初《魔法奇緣》近二千八百萬成績仍難預計。

至於其他電影,周一票房僅能在十萬以下,上周開畫的電影中,《豬法奇緣》吸納了愛情喜劇市場,於15院收九萬三千,累積12天收186萬,相信可望於二百萬埋單。周星馳監製的日本電影《少林少女》由於劣評如潮,加上宣傳效果不理想,次周票房下滑至14院收兩萬五千,累積12天僅收127萬。港片《青苔》雖然初步口碑不俗,但由於大部份開畫戲院於周末均轉投播兩部開畫大片關係,加上電影賣點實在不多,周一於13院收五萬七千,累積12天達122萬。隨著新寶線於周四播放《深海尋人》,恐怕《青苔》最終票房會有百五萬以下。小眾電影《偽術大師》於三院收萬九,累積12天收25萬,僅能不過不失。

四月底開畫的《鐵甲奇俠》累積至今票房為2,169萬,周一收兩萬三千,相信最終票房會在二千二百萬以下。《低清老翻王》於11院收七萬,累積250萬,算是符合市場預期,而《一夜賭城戀大咗》於五院收兩萬一千,累積741萬,看來要過七百五十萬埋單不易。

88元VCD的意義:影碟租賃權(下)

Picture

上回談過,版權條例修訂後,影視店需要需每年繳付一千元的註冊費,還要另加保証金,再選擇與不同發行商簽署授權合約,日後必須購買租賃版光碟作出租用途。到底對於整個租賃行業有何影響?

過於行業而言,即時的反應就是租賃成本大為增加。現時租賃版影碟售價分別可以很大,例如美亞的《神探》價格與零售版相差為四十元左右,而劇集坊推出的《蘋果》租賃則高達近二百元。結果租賃費用出現上調,情況嚴重者,增幅可達五成。

五成的增幅,足以扼殺行業發展,可能導致部份租碟觀眾選擇網上下載或購買盜版等其他途徑觀看電影,對於任何業內人士也無好處。

其次,影碟行業向來二手市場活躍。然而,租賃版影碟能否像一般影碟可以二手出售,實在成疑。倘若不能的話,定必令租賃行業雪上加霜。

對於觀眾來說,除了租賃成本增加外,引入租賃權亦會有機會導致影碟零售版較遲推出,已提供一個租賃版本獨市的時間讓業界有其生存空間。

其實租賃及盜版問題產生,與香港電影業界仍未能提供合法下載的途徑不無關係。雖然推出租賃權可稍令發行公司帶回一點收入,可是各公司若仍不思進取開拓網上市場,相信這個空間的發展亦十分有限。

吳鎮宇加黃秋生有何傳奇?

Picture

近日由王晶監製、姜國民初次執導的《神槍手與智多星》開始宣傳,當中網上宣傳賣點之一,卻是「吳鎮宇、黃秋生傳奇再現」。

到底,兩人的合作有何傳奇?

其實吳鎮宇、黃秋生常跟劉青雲被很多評論界合稱「三演員」,不過這個叫法近年已不多,除了因為劉青雲已接拍多部中國星的賀歲垃圾電影外,吳鎮宇亦不能再演正常人的角色。不過,原來沒有合約的黃秋生與吳鎮宇的合作倒有不少。

單看今年,兩人的合作除了《神》片外,還有四月底開畫,由吳鎮宇有份合導的《醒獅》。不過,兩人的配合火花欠奉。

吳鎮宇較黃秋生晚一點在影壇出道,且看兩人十多年間,一同演出的作品卻有十四部之多,平均一年便有一部:

1993年《溶屍奇案》
1996年《衝鋒隊─怒火街頭》
1998年《全職大盜》
1999年《黑道風雲之收數王》
1999年《中華英雄》
1999年《鎗火》
2000年《自從他來了》
2003年《黑白森林》
2003年《無間道II》
2006年《春田花花同學會》
2006年《黑白道》
2006年《放.逐》
2007年《醒獅》
2007年《神槍手與智多星》

十四部作品中,不少作品如《中華英雄》雖然高本製作,但效果欠理想。低成本的如吳鎮宇執導的另一作品《自從他來了》則過於偏鋒,看得觀眾未能適應。

Picture

值得留意的是,兩人於九九年期間合作較密,之後停了一輪,零三年合作兩部,再到零六年起,算是有定期合作。不過,大家也許懷疑的是,兩人的傳奇,是演技的傳奇,還是劣片的傳奇?

電影偏色關沖印事?

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當看一部外語片時,發現顏色偏青或偏藍,但當同一部電影在外地觀看時卻沒有這個情況?即使是同一部片的影碟,港版與外地版本的顏色也有不同?還記得年多前觀看日本電影《Touch》時,顏色偏得緊要。

其實這些情況,是跟電影拷貝製作的水質有關。

警察電影必備元素──警察委任證

Picture

香港電影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警察的場面。如果是拍軍裝,當然會穿上軍裝制服。不過媭多少警察為主題的電影,大多數角色都不會穿上制服。要拍這些電影,便有一個必備的道具,就是警察委任證。

香港電影中,警察委任證的款式可謂五花八門。不過,效果總不能過份地假,否認會嚴重影響其說服力。

就以《無間道》的委任證為例,其實算是較真實的一張。頂頭的佈局,與真正的警察委任證頗似,而相片亦印在右方,下方有個黃間,印上職員編號(UI)。證件上會印有中英文姓名及其職級,不過不會出現「姓名」或「職級」的字眼。然而職級會以全寫,以上圖為例「高級督察」應寫作「Senior Inspector」而非「S.IP」。

不過,這張證其實有一個不真實的地方,就是簽名。正式的證件,是不用簽名的。而很多公司的職員證亦然。

下回看電影時,不妨留意那些「警察委任證」,看看有幾真幾假了!

香港電影是否缺乏三級片

雖然近日說影市好了,但又是否是事實的全部?

不過可以說的是,香港近年的三級片的確少了很多。還看九十年代,類型多的是。要「睇肉」的有葉玉卿、舒淇等,要暴力的有黃秋生奇案系列,要粗口的可選看張衛健難得好作《砵蘭街大少》三級版,的確可以話包羅萬有。

反觀現今,「三級女星」自顏仟汶還有《發電俏嬌娃》後,可謂絕跡。也許你話有很多名字,不過那些所謂的電影只是在錄像市場,連戲院上映的機會也欠奉。至於暴力、粗口,不是杜琪峰的《黑社會》,恐怕又是得個桔。

香港近年少拍三級電影,但並不代表三級電影沒有市場。不然的話,如何解釋《黑社會》有約千五萬的票房?但是,為何近年少拍了三級片?也許很多人會將功勞歸功於如「明光社」等團體。對不起,這點跟那些團體無關。

主要的原因是,不敢投資,亦找不到演員。

先說後者,對女星而言,被冠上「三級女星」的「美譽」是十分難看的。近年的例子便是憑《三更2之一姣子》而加入行列的楊千嬅。始終很多人一說到那個名詞,只會想到跟情慾相關的東西,也許女星拍情慾片成名太深入民心。

拍暴力片,一般以奇案為主。但九十年代以拍該等題材見稱的導演如鄧衍成近年卻在影圈杳然出現。不然的話,恐怕一早有人開拍如《成魔之路》的東西。

另一個問題,就是外埠市場。難聽一點講,拍三級片,也許一早要考慮放棄某些地區的市場。對於精打細算的投資者,怎會捨得?

邱禮濤的《降頭》,仿如是近年少見的三級片的例子,色情暴力粗口乜都有,可惜開畫廿六院也僅收十九萬票房,可算是時不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