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雖然電影事業不大,但是仍不少少澳門導演默默耕耘。繼今年年初徐欣羨執導的《骨妹》在港上映後,同樣來自澳門的導演陳雅莉,第二部執導長片《那一年,我17》在港作商業發行。電影以一眾年青演員擔正,回望十七歲中學時期的友誼與音樂。
《那一年,我17》描述在北京搞音樂不如意的俊傑(彭永琛飾)接下澳門音樂比賽的評審工作重回成長之地,遇上當年一起的同學楊偉(吳崇銘飾),並回憶起昔日十七歲的日子。當時俊傑因母親離家,音樂人出身的父親因此而終日醉酒,所以自暴自棄。一天傑被崔老師帶到頑劣的培育中學中二前進班上課,並被成績優秀但內心邪惡的鎧妮(袁澧林飾)及其副手何子健(李任燊飾)欺負,只能與同被欺負的楊偉為伴,惟後來鎧妮卻發現俊傑的音樂才華,眾人因此成為好友,並在幾經困難後,得到班主任張月盈(梁健婷飾)與校長(譚玉瑛飾)幫助下終可參加音樂比賽並打進決賽。而俊傑與鎧妮也暗生情愫,惟此時發生的事情卻令兩人晴天霹靂。
從技術層面來看,《那一年,我17》其實看出條件並不理想。無論在攝影方面或是剪接方面也有需要完善之處。當中比起去年在澳門影展播出的版本來說,已經改進不少,當中尤以調色方面,大量減少了同一場景時光時暗的情況,惟一些技術層面如曝光或是光暗欠佳仍有數幕未完全調整,看來也許已盡最大努力,而在其音效方面,亦聽出其差異。
相比之下,作為一部以十七歲為主題的電影,《那一年,我17》卻做到了那分清新的感覺。電影以幾位同樣有著複雜背景的學生,在一班學術並無希望的班級裡,卻因為音樂而走在一起,也許是幾位主角均有著音樂背景的關係,片中對於音樂的元素添置算是不俗,隨著大家的默契,看到其音樂的發展。而電影跟《骨妹》有著同一特色,就是將少年的設定放在澳門回歸的九九年,並拿著現在作為比對,並且看出現在的生活倒不如昔日的快樂。
演員表現方面,幾位年青一代演員雖然演出經驗不多,但在電影裡卻能演出那分青春的感覺。飾演男主角俊傑的彭永琛首次擔正,在表情上算是達到電影的要求,然而其音樂的表現在他歌手的身份下更為吸引。而跟他作對比的李任燊在片中的外露演出有趣之餘並不過火,在配搭上得宜。C All Stars成員吳崇銘飾演的楊偉角色其實要求不多,故此其演繹亦在預期之中。女角方面,袁澧林的鎧妮角色需要同時平衡其愛情與其惡搞的心態,看來她算是拿到了適當的平衡點。馬曼莉飾演的馬莉在片中雖是樂隊成員,但佔戲不多算是符合所需。相比之下,飾演班主任的梁健婷在演出上過於造作,幾幕與學生或普通話老師的互動過於誇張,成為全片最大污點,而譚玉瑛的校長角色則在預期之中。
整體而言,《那一年,我17》作為導演陳雅莉的第二部電影,算是拍下了其清新的校園味道,同時也為幾位年青角色運用得宜。當中尤以袁澧林與李任燊的表現最為出色。然而,電影在技術場面需改進地方不少,看來陳導也許應多加注意,不然日後也許成為其發展的最大制肘。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