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明星為何要自降片酬接拍電影?

Picture

(「講。鏟。片」按:本篇文章由讀者「Paul Ng」投稿刊出,特此鳴謝。)

最近不斷有華語媒體以明星的片酬來大做文章。與此同時,在《72家租客》的煞科宴上,曾志偉表示希望無綫不要再壓低藝人們的片酬。

其實,明星自降片酬接拍電影未必是壞事,但必需要在更公平的制度下進行; 如果此制度運用得宜,對明星和片商也有好處。更可助長中小型電影的發展。

我們或許可以美國影壇作為借鏡。在美國影壇,很多明星也曾經為了接拍某些電影而自降片酬,改為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 明星作出如此舉動,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現在很多美國主流大片也越來越公式化和淺俗,明星較難得到發揮演技的機會。作為藝術工作者,很多演員也希望能夠參與一些能夠讓他們發揮演技的電影(而且幸運的話,這些電影還能令他們獲獎)。所以遇到一些成本較低,但劇本和其他方面吸引的電影時,明星也不介意自降片酬(但正如之前所言,很多明星在自降片酬的同時,亦會要求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

不信的話,可以看看Johnny Depp、Bruce Willis、Jennifer Aniston、Brad Pitt、Sandra Bullock、George Clooney、Meryl Streep、Nicolas Cage、Matt Damon、Keanu Reeves 等明星近年來的片單; 當中絕對不乏較低成本的電影(甚至是獨立影片)。 而美國知名的獨立影片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今年亦會放映Ben Affleck、Kristen Stewart、Ryan Reynolds、Kevin Costner、Tommy Lee Jones、 Katie Holmes、Kate Hudson、Jessica Alba、Kiefer Sutherland、Samuel L. Jackson、 Dakota Fanning 等主流明星有份參演的獨立影片.
 
二.另一方面,如果明星願意自降片酬而改為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可能會令他們獲得更多金錢。

其中一個經典例子是《珍珠港》(Pearl Harbour);當年迪士尼打算取消開拍《珍珠港》,此片監製Jerry Bruckheimer和導演Michael Bay唯有放棄收取片酬,改為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結果,Jerry Bruckheimer和Michael Bay最後所賺到的金額,比他們原來合約所規定的還要高。另一方面,George Clooney當年在籌拍《盜海豪情》(Ocean’s Eleven)時,成功說服到Brad Pitt等大明星自降片酬而改為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後來,George Clooney表示他和Brad Pitt因《盜海豪情》所賺到的金額,比他們之前因參演其他電影而賺到的金額還要多。較近期的經典例子是Harrison Ford接演《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時,決定放棄收取片酬,改為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結果,跟據Frobes雜誌的報導,《奪寶奇兵之水晶骷髏國》在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間令Harrison Ford賺取了約6500萬美元,亦令Harrison Ford成為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間最高收入的美國男演員。

當然,明星自降片酬也不是沒有壞處。 最大暗湧是不少美國片商也不誠實; 而且美國片商們也聘用了一些會計高手,不時能夠把一些原本是賺大錢的電影盤算成是蝕本電影。從而避免向其他人分享影片的利潤。如由Jon Favreau執導的Elf於2003年在美國上映,結果這套成本3300萬美元的電影在美國的戲院票房高達1億7339萬美元,但Jon Favreau於2008年接受訪問時,表示在「技術上」Elf還未能收回成本!想了解更多有關美國片商們的「會計高招」,可看看維基百科Show Biz Management Advisors相關網站。

因此,美國明星們不時也堅持收取市場價片酬和部分影片收入分成;他們只會在遇到吸引的電影和值得信任的電影人時,才會願意自降片酬而改為收取若干百分比的影片利潤分紅。華語影壇的制度比美國影壇更不健全,明星的待遇也因此較難獲保障。
 
但在華語大片的題材越來越只偏向於古裝電影的今天,如果減片酬的制度運用得公平,對明星和片商也有好處:明星可以獲更多機會發揮演技和擴闊戲路,而這些電影在獲得成功時,他們亦可獲豐厚回報;而片商也藉此可在更低風險的環境下嘗試拍攝更多不同題材的電影,令電影界更百花齊放,使電影市場更健康。

Previous

票房預測比賽結果(20100114)

Next

電影金像獎提名:最佳女主角篇

4 Comments

  1. Fred

    明星收片酬,賺梗!
    投資者出錢,有賺有蝕,大有風險!

  2. JJ

    Paul兄這個建議個人十分讚同,但問題也是出在華人社會上,有公信力的電影公司不多.收低片酬和分紅或不收片酬和分紅,實行起上來有很大的實際問題面對.

    正如Paul兄舉出即使在美國也有不少技術上蝕錢的例子,即使在較著重法理的西方社會也一樣各自會為自身個體利益不擇手段爭取,相信在今天的華人社會要實行起來更不容易.

    其實收低片酬和分紅個人十分讚同,在韓國影圈在二三年前開始面對不景氣時也用了這方法,其中比較出名的例子是電影”我們生命中最輝煌的瞬間/forever the moment”,眾明星主角們只象徵式收取極低的片酬,如果電影賣座才分紅,以面對當時韓片的投資不景氣情況.結果電影有400多萬人次入場,比最初預期大大超出了.因此各演員也得到不錯的分紅回報.雖然此制度在電影圈內充滿爭議性,但無可否認如果處理得好,對各方面都是有利的.

    但個人覺得在西方社會實行起來的公信力會強得多.華人社會仍未是時候.

  3. JJ

    JJ :
    Paul兄這個建議個人十分讚同,但問題也是出在華人社會上,有公信力的電影公司不多.收低片酬和分紅或不收片酬和分紅,實行起上來有很大的實際問題面對.
    正如Paul兄舉出即使在美國也有不少技術上蝕錢的例子,即使在較著重法理的西方社會也一樣各自會為自身個體利益不擇手段爭取,相信在今天的華人社會要實行起來更不容易.
    其實收低片酬和分紅個人十分讚同,在韓國影圈在二三年前開始面對不景氣時也用了這方法,其中…

    或華人社會只能在一些較有公信力的電影公司實行.

  4. Mark

    唔好講香港電影公司, 就算廣告公司都好鐘意拖後期製作公司數, 甚至唔找. 呢行好多都無良. 作埋d咩行規要3個月後先會找數, 屈得就屈.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