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當漫畫變成電影

Picture

(「講。鏟。片」按:本篇文章由讀者「灰先生」投稿刊出,特此鳴謝。)

當經典的漫畫被轉化為第二產物,當中必然存在落差。尤其漫畫的意境本就像藝術品一樣,一個人領悟完後再用另一種方式去表達原意,往往眼高手低,所以漫畫改篇電影是一種極具難度的挑戰。

Picture

《風雲》本身風格重意境多於實招對拆,所以要重演漫畫的震撼畫面,特技效果是成敗的關鍵。十多年前(!)《風雲》電影版第一集,以當時技術內說,電腦效果已算是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例如步驚雲使出的「排雲掌」,水滴效果毫不欺場;「劍廿三」的萬天光劍充斥銀幕,是否達至原著意境見人見智,但畫面無疑相當豐富。故事中相當重要的「火麒麟」卻略為失色,主要是沒有動物般的自然,有點生硬。

Picture

特技效果是水準以上了,但救不回人物造型跟原著的落差。畢竟真人跟畫像的輪廓難免有一點距離,而更重要的是選角未能充份表現到角色的神髓。「聶風」的造型算是比較容易打造,但「步驚雲」的假髮實在令人汗顏。當然以上是十多年前的第一集,且看剛上映的第二集又表現如何。

Picture

值得一提是第二集的飾演「無名」一角的何家勁先生,本身就有漫畫人物的輪廓特質,不只是粗眉大眼,還隱含一股俠義正氣。十數年前他參演亞視的《中華英雄》劇集,他跟「華英雄」這角色是超乎想像的肳合,形神俱備。當然這是極之少數的成功例子,現實電影商都只以當紅演藝人的叫座力為最優先考慮。電影版的《中華英雄》就足可證明這一點,尤其以「華劍雄」、「生奴」及「金太保」的選角最讓人費解。故意背景尚算能交代,但武打招式的設計是客觀地馬虎,明顯沒有像《風雲》那般考究。

Picture

漫畫改篇的爛作,還有2006年的《龍虎門》可跟《中華英雄》並駕齊驅。胡亂選角也罷,故事背景也沒有忠實地表現出來,反以一個「幻想」的國度來交代。甄氏的武打設計再不濟也有限度,可是使出來的經典招式無疑是啼笑皆非:「電光毒龍鑽」比普通踢腳還弱,也沒有「鑽」的感覺;硬功「金鐘罩」竟要揮動雙節棍來發動,更沒有挨打之效。奇怪是黃玉郎先生親身參與電影拍攝,卻樂見往昔經典被如此演繹。

若以忠於原著為準則,以往的改篇電影幾乎全軍盡墨。意境差距是情有可原,但選角及資料考究上卻是大有進步空間。

客席筆者:
灰先生(http://greyman.mysinablog.com)
八、九十年代港產動作片的狂迷

Previous

鮮浪潮入圍之再呃飯食?

Next

搶手配角:黃德斌

2 Comments

  1. kaka

    Don’t forget all the other japnese anime adapted Kong movies. Especially Initial D was a big flop it didn’t cature any of the dark devastated mood of the original manga, all it did was make it into another hk’s cheesy MK ganster racing film.

  2. kwin

    風雲2 既步驚雲造型 ,
    除左假髮外,
    果件似盔甲既衫真係唔o岩步驚雲性格.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