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HKIFF明年辦國際短片競賽

明年開始,藝術發展局主導的鮮浪潮短片競賽項目(下稱「鮮浪潮」)將與香港國際電影節「脫鈎」,不過香港國際電影節卻不悉寂寞,因為將打算於明年舉辦「國際短片競賽」,並且開始接受報名。

Picture

相比起「鮮浪潮」來說,國際短片競賽其實所吸納的電影有所不同。觀乎參賽資格,電影類型不只局限常見的劇情、紀錄與動畫,就連音樂錄像也包括在內,但片長方面則由「鮮浪潮」的30分鐘縮短至15分鐘,時間上更縮短。

格式方面,國際短片競賽將以35mm菲林、Digital Beta或Betacam SP PAL作放映格式,至於近年大熱兼在影展漸成主流的高清製作亦沒有被納入,難道是沒有合適播放器材所致?電影以年度作單位,要求需於今年一月一日後完後,並不能在香港公開放映或網上流傳。

有意參賽者需要繳交報名負用,早來者收四十美元,過了十二月十一日後則收五十美元,即使是本地作品也同樣需要付費參賽。獎項方面,則分為評審團獎及最受歡眾歡迎獎,獎金分別為一千及五百美元。

對於短片參賽者來說,參賽與否其實要看多個因素。首先會看的當然是影展的機會,以外國影展慣常做法,一般入圍者都會邀請出席,並提供機票與酒店費用。可是這個國際影片競賽僅限得獎影片的導演才被邀請,至於入圍者是否需要自掏腰包則沒有說明。倘若真的要自費,恐怕肯來的機會未必很大。

與此同時,電影要求僅從未在香港公開放映,意味著一些短片曾於多個影展參賽可以再來參與。但對於一些拿獎多得緊要的電影來說,則會考量有關影展本身的質量。

在現今影展競賽成為大熱之時,HKIFF辦國際短片競賽也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在獎金不多、格式限制之下,到底首屆會有甚麼作品參賽也許是最值得留意之處,因為作品也許反映了該比賽在國際間的初步定位。

Previous

廖偉雄重現大銀幕?

Next

旺角電影回顧四:《旺角的天空3終極邊緣》

3 Comments

  1. 小武

    “格式方面,國際短片競賽將以35mm菲林、Digital Beta或Betacam SP PAL作放映格式,至於近年大熱兼在影展漸成主流的高清製作亦沒有被納入,難道是沒有合適播放器材所致?”

    以我的理解﹐放映格式不等同拍攝格式﹐一般而言﹐此規定只表示放映需要而已﹐所以高清拍攝者若能把成片轉為35mm﹑Digibeta或beta sp格式﹐均符合資格。

    其實這樣的規則﹐在世界各地的影展都很常見。對小型影展來說﹐可能真的未有資源租用合適的播放器材﹔對於大型影展﹐限制放映方式則主要是為保障放映質素﹐不一定和有否合適播放器材有關﹐試想即使是同一部電影﹐播放DVD和35mm的畫面質素也會非常不同…

    • Ryan

      若果是「保障播放質量」的話,不用HD格式似乎在大型影展來說好難講得通喎。

  2. 小武

    應該修正為「統一播放質量」﹐尤其是短片﹐通常每個program包括多部電影﹐如果一人投HD﹐一人投beta﹐一人投dvd﹐轉碼將會很麻煩﹐全部集中為beta或digibeta﹐有關方面製作播放拷貝會比較容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