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影片轉換不獲豁免的罪魁禍首

香港特區政府為打擊數碼侵權行為,建議修訂《版權條例》,不過同時卻放寬市民使用正版音樂媒體將音樂轉作另一媒體供個人及家居使用。但是,將電影轉到PSP或電話等媒體卻不獲豁免,仍屬民事侵權行為。

到底,何以諮詢文件會這樣處理兩個看起來本質類似的情況呢?

據明報則引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常任秘書長蔡瑩壁指「由於音樂可多次重複收聽,而電影大多只看一、兩次,性質有所不同,加上業界強烈反對將影像列入例外情況,而外國亦未有豁免例子」,故此不獲豁免。

觀乎香港電影業界的態度,看來跟其電影市場一樣並沒「與時並進」。

當科技不斷進步的時候,無紙化或去實物化的行為已逐步出現。香港人每每工作時間長,要留在家中享用電影光碟欣賞電影實在機會不高,若要隨身帶備具光碟機的手提電腦或播放器亦不方便。結果,現實的情況是很多人將電影轉換格式放到手提電話或媒體播放器上,於途中或小歇時觀看。

當數碼潮流漸漸流行之時,很多地區的電影行業也明白這是大勢所趨,在推出更高質量的Blu-Ray產品留住傳統市場之餘,也積極開拓付款合法下載的模式,當中尤以iTunes那種「可租可買」的數碼合法下載方式最受歡迎。

不過,看看香港的情況,在這方面仿如停在原始時代。雖然美亞與洲立曾幾何時曾以測試性質試行合法付款下載,可是前者選片過舊,後者則收費高昂,加上選擇不多,令兩者無聲無息地結束有關服務。

不得不承認的是,香港有著龐大觀眾用數碼形式觀看電影。可是,本港有關界別對於這個市場沒有採用順勢的態度,一方面不推出相關合法下載產品,但另一方面亦不容許將正版DVD或VCD等產品合法地作轉換用途。在掩耳盜鈴下,令大量的市民在無可選擇情況下,繼續侵權,也同時助長一些美其名「為己為人」的網上上載共享的侵權行為。

數碼下載市場隨著科技發展已是大勢,當全球各地都以不同形式推出合法途徑應對市場之餘,香港電影業界繼續「強烈反對」應對市場,恐怕只會被時代所淹沒。

Previous

票房預測比賽(十一月十九日)

Next

《十月圍城》新款宣傳曝光

7 Comments

  1. 非常同意,那些玩政治及人根本不知道現實世界中的市民每天需要的是什麼,以及正在做什麼事。

    越來越少人支持正版,有時,也是因為正版代理商不爭氣。

    另外,誰說電影只看一次?是否有病嗎?別以自己的想法加在別人身上!如電影只看一次,發行商認為誰會笨得買正版碟呢?那些經典舊片為什麼還在推出呢?電影只看一次?那些官員見人講人話,當真掩耳盜鈴是也。可悲可悲。

  2. alex

    有咩人講過,影片只係多數睇一兩次?
    同一條youtube片,我可以睇10~20次
    同一套戲,都有人睇過無數次
    呢班友,其實真係好白痴

  3. Billy

    影音數碼化己成事實,新一代根本不需要dvd,他們是想直接用iphone/netbook/pmp來看電影/劇集,沒人會去買dvd回家轉數碼再帶上街的.
    可能發展數碼銷售平台的成本真的好貴, 所以香港電影業界及發行商都不願投資,決定繼續掩耳盜鈴,自欺欺人,這樣其實等同自動放棄市場.

  4. pigazine

    試過幾次買美版DVD碟都送埋iTunes電影檔可供下載,唔知香港發行商會唔會咁做呢?

  5. hap2002hello

    優秀的影片, 就算看上百次也不覺厭倦;
    沒誠意的音樂, 即使只聽了半首, 也會聽不下去.

  6. 路人甲

    不容許將電影轉到PSP或電話等媒體,實在是於理不合。當然,說新一代不需要dvd,恐怕也是意氣之說吧?電視大銀幕高清影音感受,相信仍有不少青少年追求吧?
    說回頭,我不知道立法後,政府如何可以在不侵犯人權之下執法?
    同意版主的見解,業界應該提供合法途徑讓市民可以選用不同播放形式欣賞電影。,政府、業界應用其他合情合理方法打擊侵權源頭。

  7. 這完全只站在商人的角度, 沒想過消費者的習慣和行為… 付錢還要被人當成賊真慘!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