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國際電影節主辦的「亞洲電影大獎」,至今已舉辦三年,雖然成績如何實在難說,但這個活動畢竟還是要辦下去,而今年在影片報名上加上新的方式,也揭示了一直如何評定入圍電影。

要在亞洲地區頒發電影獎項實在不易,一個地區一年少則數部、多則數百部,合共的影片數目可達四位數字,要評審去觀畢所有影片並不可能。結果,過去兩年選擇了由十二個認可機構及評審們各自提供入圍電影。這個制度對於行政來說也許有效,但難免令人感到有小圈子選舉的味道。

Picture

來自亞洲電影大獎除了沿用上述兩個方法外,還容許電影公司自行報名參加比賽,有關公司可在表格為各獎項類別作出提名。然而,用這個方法報名,電影公司要繳交報名費。

Picture

從表格資格一項所見,參賽電影需於今年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期間需要在本地公映及在至少一個非本地地區發行,或是曾於國際電影節首映,又或是今年奪得該地區獎項,至於格式則可以是35mm菲林或是能於商營數碼戲院放映的數碼版本。這個門檻也許令不少電影不合資格。然而,電影報名期於十一月三十日截止,年底的電影又能否真的如期上映,也許又會是另一回事。

從「亞洲電影大獎」公開接受片商報名,也許大家更能了解該大獎的準則,且看來年又會有甚麼提名出來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