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國際電影節辦了三十三屆,當中政府資助的模式曾有過多次改動。可是,大家又可知道其實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的資助安排已由四月一日起有所變動?
其實電影節方面的安排,在二千年市政局仍然存在之時,整個活動由籌劃到費用都是由當時的市政局及市政總署負責。及至二千年過後,則改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負責。不過近年隨著藝術發展局成立及自組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後,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下稱HKIFFS)的資助則由藝術發展局處理。
然而,政府其實早於二月廿四日發出新聞稿,宣佈四月一日起改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下稱CEDB)處理相關事宜,並表明零九至一零年的HKIFFS經常性撥款為1,091萬,並無減少。至於關於資助及監察HKIFFS的工作,亦會由藝術發展局改為CEDB轄下的影視及娛樂事務處負責,及至該局成立專摃推動創意產業發展的辦公室「創意香港」成立為主。
該段消息可算是來得無聲無息,只是近日立法會賬審計署的報告關乎藝術發展局的管治進行聆訊時,被議員質疑有關做法不尊重藝發局。藝發局主席馬逢國亦承認有關事件只是被通知而已。
觀乎藝術局管理HKIFFS的數年期間,電影節雖然曾經嘗試舉辦會員F-Cube但終告失敗,而電影節近年雖然曾整個其他項目如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及亞洲電影大獎(AFA),可是在人手不足之下,結果整個電影節主菜卻淪為「假大空」的項目。長長的映期除了商業活動後,電影播放卻缺乏昔日的內涵。諷刺的是,投入大量資源的AFA及電影節的不少活動卻錯漏百出,貽笑大方。到底今趟改回由CEDB旗下管理,又會將電影節協會如何定位呢?這勢必影響日後的HKIFF發展。
Charlie
朝令夕改只會令事情變得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