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藝術發展局及香港國際電影節合辦的鮮浪潮短片競賽雖然已辦了四年,可是這些參賽作品無論是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或是香港藝術中心Agnes b影院,同樣出現不少作品爆光或是暗得不能看到影像的情況,直接影響觀眾對這作品的觀感。
難道參賽者真的沒打燈要導演漆黑一片呢?實情也許不是。
要了解這個情況,也許先從鮮浪潮參賽的情況說起。一般而言,參賽者拍攝可以用不同格式,而近年不少參賽者更使用高清拍攝。至於交件方面,則需分為兩個階段提供完成作品,第一階段提交完整作品的DVD樣本,第二階段則是提供放映使用的Betacam SP影帶。
Betacam雖然播放效果不及一般常見的35米厘菲林,可是亦算是在標清格式中最為理想及普及,理論上在播放上該沒太大問題。
實際的問題可以有兩個方面。其中一方的問題,就是交件時轉換成Betacam格式出現問題,不過這個情況僅屬個別事件。至於另一個問題,則是播放場地的放映器材出現問題,倘若播放器材的對比度不足的話,或會出現「爆光」又或「全黑」的狀態,播放效果使大受影響。
如斯的播放效果,對於參賽者及觀眾同樣也不公平。首先,參賽者看到自己拍出來的電影放播放時出現極大的落差,或因效果欠理想感到尷尬。觀眾方面,也無法看到電影本來應有的播放效果,對各參賽作品的真正畫質效果無法完全得悉,卻受到投射對比度低而影響觀感及評價。
鮮浪潮短片競賽其實已舉辦四年,可是這樣的情況卻繼續出現,有關方面到底可曾考慮過這樣對參賽者或觀眾造成的影響呢?但願來屆先行改善播放情況,不要再令鮮浪潮作品予人不是爆光便是漆黑好了。
Ryan
狗仔:恐怕是支持不住吧。
Ryan
肥力:但不是播時劃一BetaCam SP麼?
狗仔
諷刺的是,鮮浪潮這個比賽跟IFVA一樣,是電影新鮮人在香港成名的黃金機會。即是說,就算影片放映出來再不堪入目,來年都會有新人願意參加,何況這個項目是有提供款項支持拍攝。而主辦當局也因為這樣而輕視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最後犧牲了觀眾觀賞電影的感受。
加上東邪西毒的一連串事件的發生,只可以說這是一個連觀眾的感受都不尊重的影展。連支持新人都做得不好,更不要說要支持香港電影了。可悲可悲。
肥力
愚問:每次鮮浪潮會有幾部唔同來源o既片。如果彼此光度差距太大,放片人員唔及時夾過,會唔會都有影響?
係,睇片睇得多,點放,重要學。
連結會o係四月七午夜刊出:
http://www.hkifflink.net/2009/04/0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