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衡量一個電影節的好壞,入座情況也許是考慮因素之一,不過觀眾近年的情況,撇除不少影展取用不同款式的「粉飾櫥窗」技倆,仍難掩入場人次下跌的命運。
到底問題在哪?
就以剛結束的東京國際電影節為例,據悉入場人次便下跌了四成,至於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雖然售票上較去年多了數百張,可是場地提供座位卻上升了,入座率也下跌。至於上月舉行的忠武路電影節,雖然看似入座率上升,是卻是粉飾下的結果,入場人次同樣下跌。
其實影展人次下跌,也許不多從事這個行業的人,會將其責任歸究於近年電影市場邁向全球一體化,不少外地電影可以透過影碟甚至網上的途徑看到,令到這群觀眾族群當看到選片已出碟之時不看。然而,電影節的組成部份,並不只限於電影播放的過程,而且還包括電影觀眾一起觀看,嘉賓到臨與其相關交流等,以此作為辯解理由,看來只是答對了一半。
反之,更嚴重的問題,來自電影節的選片本身未能吸引觀眾,令觀眾過往對電影的一份期待感覺消減了不少,就以釜山國際電影節為例,今年亞洲電影的選擇仍遭人詬病,對於部份較難選片的地方,並沒有花應有的心機於選片上。
影展選片水準下降,最終受害的除了電影節本身外,還有看電影節的觀眾。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個別例子之時,也許更令當其位者值得反思。
各位又覺得近年各電影節選片水準如何?
Ryan
Kafel: 其實大家覺得原因何在?
Ryan
Kafei:或者以為作片商優先場是固定片源和收入方法,當然絕不能濫用。
Kafel
金馬影展今年選的片還不錯,但也賣的普通
Kafel
用心是成功的不二法門!
放映時間的不用心:把熱門的電影放在精華時段,像是假日的白天,有很大的機會能炒熱整個影展,會使人潮蜂湧而至。但只考量場地成本,認為冷門的時段放冷門的電影就會完蛋,所以熱門時段放冷門電影,冷門時段放熱門電影,整個影展走向冷冷清清的境地。
片單的不用心:1.金馬影展近年越來越像片商口碑場,專門播放一些會上院線的電影(這些電影在影展的時候反而賣的很好,讓人不禁懷疑到底是看熱鬧,還是看電影?)這是一種不用心蒐集電影的表現。2.金馬影展還有一個非常不能令人忍受的地方,大師專題每幾年就重複一次,像是胡金銓、李翰祥,有時還會錯亂自己看的影展手冊是不是去年的?
當然目前整個大環境景氣不佳是很大的問題,不過金馬影展不用心到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只能說:「加油!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