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美國和日本不斷將動畫拍成電影,不過這類作品在香港的票房成績可算各有不同。美國的作品憑著荷里活的大型製作而獲得不弱的票房成績;至於日本的漫畫改編,除了《死亡筆記》較佳外,其他作品都未算達至突圍的地步。
到底何以這類電影未算完全吸引觀眾?
站在製作人的思維,也許會以為漫畫改編電影,先是會吸引到一眾動漫迷去看這類「真人版」電影,同時間找來知名演員演出,亦可令非動漫的觀眾憑其演員及製作來吸引入場。
可是,這個如意算盤,在海外市場並不太適用。
先談動漫觀眾俗群,他們對於電影真人版本的選角甚為緊張,倘若選角出來不及他們意願,不一定願意入場。同時部份亦會於早段持觀眾態度,擔心拍成電影的效果會醜化了他們喜愛的動漫世界。
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動漫改編就如小說或其他作品改編一樣,先入為主便擔心若沒看過原著的話無法有效地解讀電影來,至於一眾知名演員,感覺也怕如看《豪門夜宴》般走馬看花。
結果,本來想著左右逢源的,倘若宣傳一不小心的話,很易變成左右難為,影響票房潛力。
Ryan
路人甲:如果有改動,多數討好不了。不作改動的,則對動漫迷各走兩端,但會流失電影觀眾。
路人甲
感覺上,由動漫改編的電影很難討好動漫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