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鮮浪潮2012」短片節已隨著周日舉行的閉幕禮暨頒獎典禮的結果,總算告一段落。雖然關於「鮮浪潮2012」各部電影情況會適時適量提供,但今年在觀畢三十部本地參賽作品後,有些現象倒值得拿來探討一下。

今年在作品水準方面,可以說是有點走向兩極的情況,拍得具創意具效果數目不少,但「呃飯食」數目亦較往年為多,當中尤以學生組別最為嚴重。觀乎其獲得表揚或是得獎之作,都是由沒有開始專門學系的大專院校拍攝,在支援上明顯不足。

其實,藝發局也要向每部鮮浪潮作品提供不多於四萬元的實報實銷資助,但是部分院線未知是否因為面子問題,即使明知沒有準備或支援不足,仍要找人參賽,結果只能拍下一堆不入流的錄像交代敷衍了事。明年「鮮浪潮」本地競賽於公開組再設關卡,在初選之外,拍攝完畢後還會複選,只有十部才於主節期放映,學生組是否有需要作同樣方法,以防止院校在支援不足下拍出劣作呢?

另一方面,今年的三十部短片作品裡,絕大部分於字幕上出現問題,當中字幕的字體過大、過小甚至是時大時細,中、英文文法也有不少問題,字幕顏色及效果更令其中一場有外籍觀眾直接在白色背景下無法看到。其實字幕這個問題幾乎年年也曾談及,作為主辦機構的香港藝術發展局,是否該在字幕規格上作出一些指引呢?

在座位安排上,由於每場要預留座位給參賽單位,而部份單位更會多購門票,令不少場次一早沽清,向隅者眾下仍未有加場,製作單位也許明年該考慮有關情況。

至於得獎後的情況,海外參展支援看來還有改善空間,因為大部分製單位根本對於海外參展認識不多,有關支援也許值得提供。

觀乎藝術發展局的情況,「鮮浪潮」短片節看來仍是辦下去,且看明年情況又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