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短片節要求拍攝一部片長介乎五至三十分鐘的電影,而評審要求包括電影媒體的運用。然而,就讀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藝術系的羅家南的《於是,我們同看小城晝夜》卻將其自家哲學呈現在作品裡,雖無海外取景「呃飯食」,可是其製作水準卻可挑戰今年的鮮浪潮下限。
片長達半小時的《於》片以一個舞台劇故事為藍本,描述一宗殺人案件,疑犯涉嫌謀殺自己的女友,但疑犯卻指只是吃了她。在盤問的過程中,卻揭示審判官在家庭生活的不完美,同時審視自己過去的判決情況。
電影接近八成的戲分,就只是一個黑佈景的舞台加上簡陋的佈景而成,而且未知是否燈光費用高昂的關係,電視超過八成戲分出奇地暗。作品明顯地由舞台劇創作而成,可是卻完全沒有因應電影於媒體本質不同而有所改變。結果一眾演員繼續以極為誇張的方式表達,可是礙於一眾演員化粧奇怪,而且收音上更不段出現回音的情況,所有對白就仿如是在唸書一樣,看起來還以為像是拍攝著一個舞台劇綵排似的。到了最後五分鐘,則來了一個獨白情節,可是重疊的影像,加上不停的獨白及案件陳述共設四段,每段逾三十秒,聽起來仿如是個人自瀆一樣。
從故事上看,其實本身的意念並不複雜,可是三十分鐘的長度卻十分冗長,當中問題包括對於疑犯與女友之間的關係欠缺描述,而審判官與疑犯在表情錯配下,無法彰顯應有的張力。而故事描述的一個道理卻描述極為表層,全片令人感到有點自說自話。
電影雖然為香港中文大學出品,可是其字幕水平之劣也是令人嘩然,當中全片的中文字幕應有的標點符號全缺,英文字幕則充斥極大量的錯誤,最離譜的居然可將犯人譯成「suspect」,當中漏譯情況不少,而部分情節更出現了對白、中文字幕與英文字幕「各自表述」的情況,令人難以想像創校多年的大學水準如斯垃圾。
整體而言,《於是,我們同看小城晝夜》只是導演一廂情願地將一個自家的舞台創作不加思索地硬搬成電影,全片逾八成情節只是拍在舞台的情況,但卻又拍不到《歌聲魅影:25周年特別放映》的多元角度,在大銀幕上看到其佈景與演出求其,仿如只是提供了一個舞台劇綵排實錄,再配上劣質的中、英文字幕,以此來作為參賽作品,看不到電影拍來有任何價值可言。
陳
沒看作品,不知context;只想請教為何把疑犯譯為 “suspect“ 不通?
Ryan
疑犯是沒問題, 但連已判刑的囚犯都寫suspect便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