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從情報人員得悉一些關於過往以發行外語片為主的年代發行的消息,因為事件仍未完全証實,故此大家閱讀時要小心分析,且看事件孰真孰假。
最近的傳聞是:年代國際發行將於今年內結業。
說年代國際,也許對於部份觀眾感到陌生。不過若說該公司經營的著名網站mov3.com的話,相信大家也會有點印象。年代國際發行的外語片,印象中主要都不算是大片,近年發行的電影包括去年的《尋找快樂的故事》(The Pursuit of Happiness)。九零年成立的年代國際除了發行電影於戲院放映外,另外還有不少業務於音像產品上。當中亦包括不少港產電影的發行權。過往成功發行的例子,便有《大紅燈籠高高掛》及《活著》。
其實年代國際發行傳出結業的消息,可以追溯至去年年底。自去年十月起,電影網站mov3.com便沒有再更新,令人擔心該網話是否不再營運。延至去年底左右其連結更不能前往,意味著其網站業務結束。
據情報人員指出,年代國際於今年內結業,當中會解散部份員工,而部份則會轉到其收購公司美亞之內。而年代擁有的影片發行權,亦將由美亞所持有。
近年本地發行公司競爭激烈,加上大部份觀眾都選擇租碟甚至非法下載方法觀賞電影,令發行公司在影碟上的收入銳減,令到影碟發行公司數目已減至不足廿間。是次年代國際的結業倘若是真的話,某程度或會影響香港進口電影的情況,因為年代過往曾引進不少香港未能上映的外語片。而部份發行電影,如前文提及的《尋》片,也許是滄海遺珠之一。發行公司結業,還望不會令到香港進口電影的口味進一步收窄好了。
Paul
補充: 《尋找快樂的故事》是安樂/Sony作戲院發行, 年代只是影碟發行(跟其他Sony電影一樣).
本來年代預定發行三集Lord of the Rings(當時更開記者會大事宣傳), 但之後其餘兩集Lord of the Rings發行權就變成得利擁有, 之後印象中, 年代只曾在戲院發行一套電影Mindhunters(有錯請更正), 而只集中發行Sony電影和Universal電影的影碟. (後來年代連Universal電影的影碟發行權都無埋)
因此年代結業應不會影響香港進口電影的情況; Sony電影的影碟應不愁找不到新的香港發行商.
華仔
當年奪命狂呼系列是由年代發行,公司很多電影都有miramax和dimensionfilms這兩間公司.而dimensionfilms出品的大多都是恐怖片.SPY KIDS 亦是年代發行…
Paul
現在Miramax換了主席, 旗下電影都係俾番迪士尼/洲立發行, 而不自己賣片. (“潛水鐘與蝴蝶”不是迪士尼/洲立發行, 主要是因為Miramax沒有此片的香港發行權)
而前任Miramax主席所開的公司 The Weinstein Company 已經跟驕陽電影簽下香港發行合約.
正宗球迷
年代其實近年都好少同電影再扯上關係,
電影香港發行其實都極少,主線都係玩出碟.
但係近年連出碟都冇,縮得幾緊要.
但係DVD未流行時,好多宣稱台灣平價碟,都係有年代個logo在碟面或封面上,是否正版則不能証實,現時市面仲有呢類碟發售.
**
年代大部份都靠Sony Pictures依間公可既電影禁以後Sony Pictures既戲會由邊間出呢??
savanna
其實,長江7號係年代出碟的.
Paul
因為呢套片係Sony電影
shtmanhk
狂迷(The Fan)是年代首部外語電影發行於戲院放映,上映日期是1996年9月26日中秋檔,埋單票房320万.
其後於02-03年取得 miramax/dimension 電影優先發行權,所以曾發行了不少奧斯卡片,較成功有
chicago , the hours,再早幾年也有 Life is beautiful , shine 等票房較佳的奧斯卡片.
主流片票房較佳的有 scream , spy kids 及
scary movies 三糸列.
但年代外語電影發行咁多年來應只有 Lord of the Rings 首部曲收過千萬.
《大紅燈籠高高掛》及《活著》也是年代出品,老板印復生也曾投資侯孝賢的戲夢人生及悲情城市.
shtmanhk
據知鎗火的資金也是來自年代老板印復生
shtmanhk
年代/立基/得利 這三間公司發行外語片的成績皆比不上高先,原因在於 golden scene 有 winnie tsang.
不經不覺,GOLDEN SCENE 已快成立近十年.
假如當日 Winnie Tsang 沒有離開嘉禾,今日的泛亞
及安樂又會是什麽局面?
一直認為 Winnie Tsang 如能有更多的資源(人力財力)讓她更能發揮所長,成就不止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