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戲、鏟戲、片戲

培育新人豈能揠苗助長?

圖片來源:cybergosa.net

香港電影行業出現青黃不接問題,已是老生常談,故此今天也不再詳談。正因如此,近年便有著大量培育新人的情況出現。無論是鮮浪潮或IFVA競賽以至一些公司如黑白映畫甚至王晶班底等,都希望能補充點新人。

然而,掊育新人,卻不能操之過急。
 

今年不少安排於電影節播放的電影,都算是新導演作品,如麥曦茵的《烈日當空》、曾翠珊的《戀人路上》及關文軒與其導線舒琪的《咖啡,或茶》都算是新導演之作。不過,該三部作品,未知是否趕及要在電影節播放,都出現不同情況的趕拍情況。

趕拍與否,當然未必跟最終的質素完全有關。可是,這種做法,難免予人一種急就章的味道。「急就章」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中一個層次就是在製作流程上。新導演拍片或會需要較多時間處理自己的作品。倘若要他們趕著來拍,一來壓力大、二來也許因為時間未必而「將貨就價」。也許有人說這是用來實習商業市場的製作流程。不過要到這點,卻需要一定的配套才可以逐步達到。

至於另一種「急就章」,就是強行要這些新導演去負責一些超乎自己能力的製作。近年的經典例子,也許是黃精甫。他拍下兩部有著一線演員的作品《江湖》及《阿嫂》均過於偏鋒,令到市場難以接受。同時間,也會令導演過於自信,難以接納他人的意見。究其原因,就是電影業界要他太早承擔太大的責任,令到拍出來的片子承受很大壓力,並非每位導演笴以接受。

香港電影在培育新人上起步十分遲,斷層問題亦漸漸浮現,可是要給新人機會,總不能要他們「一步登天」,更不能像「雞精班」般強行催谷,否則只會是適得其反。

Previous

《圍。城》之虛擬現實?

Next

香港電影金像獎花落誰家?

20 Comments

  1. Ryan

    kam:其實分析有也點道理。試回應一下吧。

    要求是會漸提高的,以往各層面的觀眾都有補充,近年底層的補充不足了。

    下載問題,其實源自多方因素,包括票價、觀影分別等。

    至於口味單一,也許是更重要問題。

    kam :
    其實根本創作係冇得教,好睇你的吸收力。然而青黃不接問題個人認為是3大原因。
    1. 要求大高
    影評對電影越來越要求高,甚至過份,而且尚外。電影有左100年有多,睇得太多,有d人扮識野去評人。
    2. BT。
    唔洗講。荷李活都驚緊。
    3. 消費力年青化,又多左野玩,加上香港on9教育,大眾口味太單一化,令大部份商業片唔敢創新。
    其竇香港電影市場太細,以前ok係因為冇太野玩,同鄰國電影未發展,當大市場的鄰國發展,根本冇得鬥。
    香港電影其實講真,唔得救ga la。死左。等到203X-204X,我地這一代老左,市場應該以國語片為主,then香港人先有個市場比你拍片。
    Now, 唔商業的片,eg.新導演拍a…

  2. Ryan

    見証人:想發財立品的人,實在多得很。

    見証人 :
    講得很啱 我覺得好幾位圈中名人,美其名培育新人
    實則係為己至真

  3. Ryan

    小黑大王:不用介意,很感謝你提出另一些同樣值得深思的觀點。

    拿片拍youtube時代,更顯劇本的重要。這一代要面對的,也許是整體中文水平下降問題多一點。

    小黑大王 :
    我想起有個導演開o左個CEF認可的課程。問題係學生畢左業有o野比佢地做咩?咩為之持續進修?佢地 target 係豬肉佬,利用一個有機會轉行的希望,響政府個 100 億基金度吸血。昨天睇個廣告仲好笑,一個大蛋榚,好多人都去拎一份蛋榚食。然後個 punchline 係「好多人都申請o左 cef 喇,你申請o左未啊?」真係極之諷刺!有個朋友響台灣讀編劇回來都無o野撈要轉行,以前的電影界幕後都要回國搵人仔。與其話青黃不接,不如話而家香港的電影工業係結構性轉型,人人都可以拿部相機拍片放上 youtube,邊有人仲會拿筆寫故仔o架!香港邊會出到 J.K. Rowling 寫故事寫到做世界級富婆架?過多十年…

  4. Ryan

    Paul:但大家對影評的信任度又有幾高呢?

    Paul :
    其實在香港, 影評人已經變得近乎無影響力; 至少在票房上已經變得近乎無影響力….
    (雖然在美國, 影評人的影響力都越來越少; 所以越來越多紙上媒體辭退旗下的影評人)

  5. Ryan

    Paul:識打字,但文筆差勁又如何?

    Paul :
    只是想講….. 雖然學寫字都有用, 但做編劇唔一定要寫字好; 識打字都得.
    王晶寫字都寫得好肉酸

  6. Ryan

    小黑大王:難道是作減壓之用?

    小黑大王 :
    我早幾年成日見佢響TST金星打跑馬機架 bor!

  7. Ryan

    kam:的確需要時間,但問題變成時,觀眾能否有同樣的耐性了。

    kam :
    let talk about script
    in fact, story formatis played to much.
    nowadays, new script writers want to write something new
    so you can see, many scripts nowadays have no story, that they are trying to find a new road
    let’s give the filmmaker some more time

  8. Ryan

    小黑大王:要一步登天的不易。新導演中,不計銀河映像的,有剛加入銀河影像的鄭保瑞、曾是王晶系的麥子善等。這些也不算是刻意培育出來的。

    小黑大王 :
    韋家輝、游乃海都係好編劇,羅永昌導演我也很欣賞。為何來來去去都只是「銀河系」比較有保證?然而他們幾個都不是新人,他們都已經跟杜 sir 十幾年了。他們之後,還有多少個出色的編劇和導演?舉個例陳嘉上的至尊無賴,頭段有些鏡頭,利用鏡子倒形等技巧,我也覺得甚有功架,但故事後段為何是如此胡鬧不濟?電影肯定是合作的工業,編、導、演要有火花。現在的情況就是,天王級演員片酬太高,而投資者迷信演員是票房保證,大部份成本放在片酬上。編劇人員普遍被看低一線,導演有主導更改故事的權利,攪到好故事變三不像。導演更替新陳代謝緩慢,新一代未成氣候。五勞七傷,成個行業邊度開始醫好?

  9. Ryan

    kam:本地市場細,要吸納更大年齡層面,可算是極困難。同意外語片爛的多的是,只是我們在戲院看的外語片已有發行公司過濾而已。

    kam :
    小黑大王:
    都話唔關整個工業的能力事,是香港市場實在太細,消費力較強的年青人接受能力又低,編、導、演新一代只可做單一化創作。
    「銀河系」是打較年長觀眾,所以戲路可以從所謂「好」的方向考慮。
    其實,荷李活也有一個部份的市場像香港,一樣做單一化創作。只不過美國市場大很多,可以融立多少少不同創作,你就覺得健康d而已。事實上,荷李活也有很多「西」戲,但冇賣來香港,大家唔知ja。
    其實世界電影走到來這一個電子時代,面對住人類對影像的高速閃來閃去的娛樂化要求,大家迷戀的藝術電影在香港只是一個妄想。

  10. kam

    其實根本創作係冇得教,好睇你的吸收力。然而青黃不接問題個人認為是3大原因。

    1. 要求大高
    影評對電影越來越要求高,甚至過份,而且尚外。電影有左100年有多,睇得太多,有d人扮識野去評人。

    2. BT。
    唔洗講。荷李活都驚緊。

    3. 消費力年青化,又多左野玩,加上香港on9教育,大眾口味太單一化,令大部份商業片唔敢創新。

    其竇香港電影市場太細,以前ok係因為冇太野玩,同鄰國電影未發展,當大市場的鄰國發展,根本冇得鬥。

    香港電影其實講真,唔得救ga la。死左。等到203X-204X,我地這一代老左,市場應該以國語片為主,then香港人先有個市場比你拍片。

    Now, 唔商業的片,eg.新導演拍art film就直頭唔洗諗。太偏鋒art film又古至今大部份都係拍來enjoy下ga ja,唔會搵到食。

    有幾多肯比錢入場的人係識睇電影ga? 聽電影ga ja ma!

  11. 見証人

    講得很啱 我覺得好幾位圈中名人,美其名培育新人
    實則係為己至真

  12. 我想起有個導演開o左個CEF認可的課程。問題係學生畢左業有o野比佢地做咩?咩為之持續進修?佢地 target 係豬肉佬,利用一個有機會轉行的希望,響政府個 100 億基金度吸血。昨天睇個廣告仲好笑,一個大蛋榚,好多人都去拎一份蛋榚食。然後個 punchline 係「好多人都申請o左 cef 喇,你申請o左未啊?」真係極之諷刺!有個朋友響台灣讀編劇回來都無o野撈要轉行,以前的電影界幕後都要回國搵人仔。與其話青黃不接,不如話而家香港的電影工業係結構性轉型,人人都可以拿部相機拍片放上 youtube,邊有人仲會拿筆寫故仔o架!香港邊會出到 J.K. Rowling 寫故事寫到做世界級富婆架?過多十年無人識得寫字架喇,用倉頡輸入法架喇。講創意不如從根基做起,由學校開始加強文字教育,鼓勵多讀不同類型作品同寫作,多攪劇本創作比賽,咁樣或者十年後會多幾個好編劇o既!

    sorry 版主,呢個題目係令人愛之深,責之切,係勞嘈o左少少!

  13. Paul

    其實在香港, 影評人已經變得近乎無影響力; 至少在票房上已經變得近乎無影響力….

    (雖然在美國, 影評人的影響力都越來越少; 所以越來越多紙上媒體辭退旗下的影評人)

    kam人 :
    影評對電影越來越要求高,甚至過份,而且尚外。電影有左100年有多,睇得太多,有d人扮識野去評人。

  14. Paul

    只是想講….. 雖然學寫字都有用, 但做編劇唔一定要寫字好; 識打字都得.
    王晶寫字都寫得好肉酸

    小黑大王 :
    過多十年無人識得寫字架喇,用倉頡輸入法架喇。

  15. Paul :
    只是想講….. 雖然學寫字都有用, 但做編劇唔一定要寫字好; 識打字都得.王晶寫字都寫得好肉酸
    小黑大王 :過多十年無人識得寫字架喇,用倉頡輸入法架喇。

    我早幾年成日見佢響TST金星打跑馬機架 bor!

  16. kam

    let talk about script

    in fact, story formatis played to much.
    nowadays, new script writers want to write something new

    so you can see, many scripts nowadays have no story, that they are trying to find a new road

    let’s give the filmmaker some more time

  17. 韋家輝、游乃海都係好編劇,羅永昌導演我也很欣賞。為何來來去去都只是「銀河系」比較有保證?然而他們幾個都不是新人,他們都已經跟杜 sir 十幾年了。他們之後,還有多少個出色的編劇和導演?舉個例陳嘉上的至尊無賴,頭段有些鏡頭,利用鏡子倒形等技巧,我也覺得甚有功架,但故事後段為何是如此胡鬧不濟?電影肯定是合作的工業,編、導、演要有火花。現在的情況就是,天王級演員片酬太高,而投資者迷信演員是票房保證,大部份成本放在片酬上。編劇人員普遍被看低一線,導演有主導更改故事的權利,攪到好故事變三不像。導演更替新陳代謝緩慢,新一代未成氣候。五勞七傷,成個行業邊度開始醫好?

  18. kam

    小黑大王:

    都話唔關整個工業的能力事,是香港市場實在太細,消費力較強的年青人接受能力又低,編、導、演新一代只可做單一化創作。

    「銀河系」是打較年長觀眾,所以戲路可以從所謂「好」的方向考慮。

    其實,荷李活也有一個部份的市場像香港,一樣做單一化創作。只不過美國市場大很多,可以融立多少少不同創作,你就覺得健康d而已。事實上,荷李活也有很多「西」戲,但冇賣來香港,大家唔知ja。

    其實世界電影走到來這一個電子時代,面對住人類對影像的高速閃來閃去的娛樂化要求,大家迷戀的藝術電影在香港只是一個妄想。

  19. Kam,謝,讓我留意一下。
    或者我看得不夠全面。

  20. Paul

    [文筆]差勁, 當然不行.

    但一個人的[人手寫字能力]差勁, 未必代表他的文筆也差勁.

    Ryan :
    Paul:識打字,但文筆差勁又如何?
    Paul :只是想講….. 雖然學寫字都有用, 但做編劇唔一定要寫字好; 識打字都得.王晶寫字都寫得好肉酸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