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光發行的《賽德克.巴萊.彩虹橋》將於十二月一日開畫,而各大院線也開始售票。不過,當大家看到各售票網站的資料時,也許對其片長或會打了一個問號。
先來看看其中一家院線網上訂票的資料,《賽德克.巴萊.彩虹橋》為109分鐘,而其他院線網站的片長資料也是109分鐘或110分鐘,而各場的場次編排也是以此作準。
不過,若果看到香港亞洲電影節上映時的「電檢紙」,《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於十月七日獲簽發「電檢紙」,由曙光影視送檢,片長為131.57分鐘。
問題來了,為何正場上映時,片長會突然短了廿分鐘?莫非是香港發行自行刪剪還是有其他因素?
「講。鏟。片」情報人員曾接觸曙光影視了解情況,據悉109分鐘的版本為台灣方面後期重新剪接的版本。台灣方面有感電影最末有近廿分鐘偏離劇情,故此將其戲分剪接。香港發行因為也要從台灣方面取得數碼拷貝,也需要再作送檢,故此曙光影視也沒有自行刪剪。
《賽德克.巴萊.彩虹橋》曾於多個海外影展放映,不少影展觀後反應也指出該集後段過長,未知台灣方面因此有所修改。但是否有所改善,恐怕要觀看過兩個版本的觀眾方能評價了。
Tony
今次算是發文很快, 否則都不知買唔買飛才好.
Ken Resurrected
Unless necessary, movies should not be overlong. At least that will give exhibitors less an excuse to charge higher fees.
Loi
這個問題牽涉到電影製作過程,台灣電影低迷多年,甚至已經退化到手工業的程度。
前年另一部台灣電影「眼淚」,導演鄭文堂(夏天的尾巴)也承認,相較於歐美,台灣在剪輯、規劃上,落後外國一大段,流暢度不夠,該片最後雖然在費盡心思之下,剪出一個勉強可以交待的版本,但是觀全片,斧鑿之處依然斑斑。
而賽德克巴萊問題其實更大,劇本早就寫好超過十年,但是真正有機會拍攝,才發現要在一部片120鐘,甚至180分鐘內拍完根本不可能。而且是在實際拍攝時才發現,最後才決定以上下二集的方式上映。
在歐美等電影工業化的國家根本不可能出現這種事,早在募集資金的階段,就該決定是影片長度、拍幾集。
所以賽德克巴萊只獲得金馬最集劇情片,其它獎項全軍覆沒,其實不意外。因為片中的確還有太多可以改進的地方,就一個影展來說,不可能讓一部破綻太多的電影,大獲全勝。
威尼斯必需剪成一部電影的長度,都顯示該片重重的技術不成熟。
甚至在台灣上演之後還要補刀修剪,更反映了台灣電影復興之路,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不過我看過之後,也猜不出到底是哪些部份需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