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對香港電影來說,也許是令人興奪的一星期,因為上周開畫的兩部港片《神探》及《塚愛》均分別在票房上排第一、二兩位。當中以杜琪峰及韋家輝合導的《神探》成績最為理想,周日於三十五家戲院共收一百一十五萬,每院平均超過三萬,可算是繼華語片《色,戒》後另一個高峰。
《神探》票房理想,與其製作組合不無關係。雖然導演韋家輝或劉青雲分別有份參與的電影票房不算理想,而杜琪峰的電影票房亦算飄忽。不過三人組合像是「銀河映像」的標誌,卻倒能吸引觀眾回到戲院。而事實上,電影的宣傳亦集中於這個三人組合,而銀河映像所累積而成的話題性亦在《神探》中爆發。雖然電影被列作第三級別,不過無損其票房,情況比起《黑社會》以話題主導更反映其品牌效應。電影四天累積三百八十多萬,相信最終八百萬票房不難,但要過千萬則要看聖誕檔期電影的情況。
相比起《神探》的強勢,由彭發執導的《塚愛》雖然不太顯眼,不過也於周日在三十二院收四十七萬,累積四天票房近二百四十萬。《塚愛》的票房情況,跟其胞弟的《C+偵探》一樣,就是在大片強勢下易被忽略。不過觀乎彭發及彭順過往獨自執導的電影票房一般,而女角鄧麗欣雖拍愛情片票房不俗,但仍未算有很大的叫座力來說,現在的票房成績也算是高於預期。以其走勢看來六百萬累積票房應有可能。
同樣是上周開畫的《屍城30夜》雖然並非由一線荷里活演員演出,不過周日於廿四家戲院亦收三十萬,累積一百廿一萬。電影避過了萬聖節一眾相類似題材,卻令該片在此檔期中較為突出,並能有著固定客源,可算是排期策略上不俗的表現。相比之下,同日開幕以導演荷里活首部進軍荷里活作賣點的《強捕犯》便令人大失所望,開畫於十八家戲院僅收十萬七千,累積四天僅收三十七萬,比起《塚愛》單日票房還低。《強捕犯》由於在媒介報導的消息以負面為主,令票房受到拖累。
另一部打入十大票房的,便是韓日合作由宮崎葵及李準基主演的《初雪之戀》,周末於十二家戲院僅收九萬三千,排名第十,四天累積三十七萬。電影雖然有著韓、日偶像演出,而男主角亦近日頻頻出現於路訊通內,不過卻無助票房,電影宣傳不明顯也許是觀眾沒太大入場慾的主因,相信發行公司也許未必容易回本。
其餘上映電影方面,愛情喜劇《真的想飛你》次周於廿五院收約三十四萬,累積三百八十多萬,相信要達五百萬票房不難。同期開畫的動作片《暴劫現場》受題材局限,次周廿五院收十萬,累積近二百二十萬。相比之下,感人電影《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周末於十一院仍收廿三萬,可算令人欣慰。電影上映十八天累積近三百五十萬,以這個發行模來說,算是拿準了方法。
相比之下,以特技掛帥的《魔戰王:貝奧武夫》第三周呈現頹勢,周末於三十一院僅收十八萬,累積剛逾七百五十萬,看來要破千萬票房紀錄機會不大。仍在票房十大內的,還有上映六十八天的《色,戒》,周末縮至十院仍收十一萬,累積四千六百九十三萬,不過要過五千萬票房機會相信極微。
Ryan
shtmanhk: 很多東西,要轉了一個圈才達到目的。沒有如《孤男寡女》這類很市場導向的製作,恐怕有部份觀眾又未必會珍惜。
Ryan
shtmanhk: 《東京鐵塔》的成功,同有關宣傳以電台廣播劇及電影節播放策略成功不無關係。
Ryan
Vincent:其實視乎收得的定義。今時今日收到一千萬已經不算易了。
Ryan
《神探》的宣傳,其實只是香港大圍新聞稿的做法而已。正如《桃色》出了大量東西,亦不一定吸引。
Ryan
may: 始終票房結果很視乎同期其他電影。這期西片沒有太吸引的例,亦造就了兩部港片。
Ryan
ryanlob: 《塚愛》觀其卡士,現在的數字已算不錯了。
Ryan
Paul: 內地同期的《花花刑警》票房怎樣?
Ryan
purplebaby: 應該是兩星期映期為主吧,十二月十二日要上《投名狀》了。
Ryan
may: 《神探》靈異成份不算多。談心水有鬼,不知是否為開拓內地市場而設。
Ryan
JJ:靠一部香港沒上映的電影來叫人入場,其實不易。李準基自《王的男人》後,拍過數部電影,不過除了《華麗的休假》外,其實票房不見得好。
Ryan
Paul: 月中上映碰著《投名狀》,看來變炮灰機會不低。
Ryan
JJ:不過韓國影圈自己也自身難保。而且韓星到華文市場發展,本土人氣便會下降得快。
Ryan
JJ: 韓國市場內裡包括其他如Screen Quota System等相關因素,要理解還得要花點時間。
Ryan
purplebaby:其實避檔期之說,似是成立的。
Ryan
Paul: 多謝提供。內地的相關資訊多得很,每每都要搜集不易。
Ryan
JJ: Screen Quota System基本上是違反市場的,長遠來看只像溫室的花朶。相比之下,香港過往廿年能在競爭環境下做到成績,更為可貴,更值新一代來檢討。
Ryan
shtmanhk:韓片方面,遲一點會另開網誌談。
這裡簡單談談,韓國電影近年面對問題之一,就是演員片酬居高不下,令製作成本暴升。
而且,製作創意度下降,拿大量續集片獻世亦不無關係。
Ryan
JJ:韓片於九十年代踏入低潮,近年的一波高潮由1999年開始。其實Screen QUota System行了極長的時間,近年冒起是各方面的配合,不只是電影工業,電影節、電影培訓的配套亦極為重要。
近年院商心態改變,其實是導演各地本土電影遭殃的原因。
Ryan
JJ:港片在八、九十年代以自己的方法力戰,其實是值得欣賞的。不過現在最大問題是,大家也不太懂提起觀眾入場意慾。
Ryan
JJ:發展華語片,要看的是華語市場,香港觀眾難免不易全面照顧了,是個取捨。
shtmanhk
其實銀河映像都花了很多時間及精力去打造品牌效應,今日收成正果,可喜可賀.
shtmanhk
東京鐵塔:我的母親父親 票房比不上同公司的
小鞋子,但已相當不俗
Vincent
那真的分分鐘爆冷收得,好事﹗
那只要能收八百至一千萬左右都好好了。
Paul
我覺得”神探”絕對值得票房收得(甚至值得有更高票房). 不過, 一套片票房成績, 涉及很多因素.
在”黑社會”case, 品牌效應對票房一樣重要; 如果影片監製/導演是馬楚成而不是杜琪峰, 就算影片素質一樣, 我諗開畫票房都唔會咁高. (而且後來影片的票房後勁, 明顯是口碑造成的效應) 在”神探”case, 某幕三級鏡頭對影片的票房影響無從稽考, 但此幕無疑令此片在主流媒體獲更多曝光率.
無論如何, 十分恭喜”神探”, 希望口碑會令此片票房過千萬!
btw, 根據Variety, “神探”的開畫票房其實比 “魔戰王:貝奧武夫” 略高, 儘管”神探”在較少戲院開畫! 銀河發言人亦表示對影片票房成績感高興!
http://www.variety.com/article/VR1117976940.html?categoryid=13&cs=1
ps: 我在美國某影展看”神探”, 在開場前, 影展專人警告觀眾此片含極血腥鏡頭, 頂唔順請預先離場, 結果觀眾同聲say no. 後來影片某幕三級鏡頭播出時, 全場很多觀眾發出尖叫….
may
只要是有成意的港產片,我都希望她們能收到應得的票房.
現在看到(神探)和(塚愛)都能開畫分別佔票房一二位,我正如和版主一樣有點高興,因於票房方面,似乎港產片很久沒有出現這樣的情影了.
ryanlob
同期開畫西片係弱dd, 所以造就此情況, “塚愛”的數字也不是真正高… anyway, 這情況都值得高興。
Paul
題外話: 有關本周國內票房
繼”色,戒”刪剪版後, “蘋果”刪剪版在國內都票房不差, 開畫周末票房近500萬….
http://ent.sina.com.cn/m/c/2007-12-04/10271818990.shtml
purplebaby
望塚愛还能KEEP住一段时间
这个成绩比想象中好
may
我想請問版主一句,(神探)算不算亦是一套靈異故事片呢?
因她述說主角是可以見到人的心魔,若說主角能見到鬼,在兩者之間又有何分別?
在我的知識水平來說,我會把(神探)歸納為靈異片種,你認為對否?
JJ
《初雪之戀》開畫日只收5萬多元,票房算是失敗了.其實這部日本電影似是為韓國男星李準基度身訂做打入日本市場之作,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偶像愛情電影.本人周日看的一場剛好遇上李準基影迷會包了戲院幾行的位置,氣氛熱鬧,看電影前還跟影迷們一起拍照.不過,即使影迷們總動員出擊,也對整體的票房數字幫助不大.李準基是位可索性很高的演員,之前作品”王的男人”並無在香港公映,便是佳作.期望他未來有更好的作品.
Paul
好像押後至本月中上映
may
謝謝版主回話.
JJ
Ryan:李準基現簽約英皇,應為進軍大中華市場準備,只中國大陸已有超過50萬fans,大導演陳凱歌曾親自問他有無興趣來中國拍電影.韓星進軍華語圈在未來可能是一個趨勢.
JJ
同意,韓國電影走不出本土市場的框框,在海外票房不佳,大部份是太本土色彩有關,近兩年票房佳作有”韓流怪嚇”,”醜女大翻身”,”王的男人”,”D-War”等,當中,在海外成績較好的只有”醜女大翻身”和”D-War”,”醜女大翻身”比較容易為非韓語地方有共鳴,在香港和亞洲其他地方票房和口碑也算不錯,”D-War”則似一部西片多過韓國片,演員主要是美國人,這部片明年初會進軍中國大陸,期望會創出韓片的票房新高,不過不知會否有緣在香港上映?另一點要留意的是,除了”D-War”成本較高外,其他的韓片一般成本不太高(相對華語大片計),如只計本土市場已是能賺取以十倍以上計的利潤,韓國人口近5千萬,雖然不算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但若單以本土的票房收入,對韓國大片來說算是穩賺.另一個話題是韓星外闖,本土人氣便會下降得快,這是肯定的.大家可以看到,即使曾是最頂級人氣的歌星Rain,往外走出去後,國內聲勢也弱了很多,或者Rain主要只是一位歌手,不算是演員,或拿一些韓流明星論,早幾年紅了的,如”宋承憲”,”裴勇俊”,現在主要市場是在日本,已不是本土了.真正在韓國本土電影仍固守在韓國仍很紅的,還是那幾位,宋康昊,薛景求,安聖基,車勝元等,這些還是韓國電影在國內的票房保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不當自己是韓流明星,無往外走出去.
purplebaby
Paul:你哪边看到是本月中在内地上?
上次看马导的采访说,决定要放到08年的2月底才上,可能想避开一些贺岁片吧
想再确认下
Paul
這裡
http://business.sohu.com/20071126/n253464553.shtml
但我想你是應該正確的
JJ
Screen Quota對韓國電影在本土的發展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兩年前韓國電影人開始”一人示威”的活動,但韓國政府堅持不讓步,好像是把原有的Screen Quota減去一半,不知到現在發展成點.但對韓國電影無疑是大大的打擊.導致韓國電影在國內整體的市場佔有率由2005年起逐年下跌.香港一直以來都無Screen Quota System,但如果大家還記得,在八十年代起至九十年代,港產片還有4-5條院線的時代,香港的院商和片商是聯手控制了戲院放映港產片還是外語片的.港產片院線是不會放映外語片的,但外語片的院線卻有時會放映港產片,當年票房最極端是港產片佔了整體市場超過80%,某程度上是除了港產片的吸引力外,院商是控制了排片的.大家可以想像,如果”蜘蛛俠3″是在那個年代的產品,是無可能創出單日收739萬的紀錄的.從而,大家也可想像到,Screen Quota對電影的發展有多重要.
shtmanhk
(轉貼)
今年韓國電影的收益率比往年大幅降低,上映的81部韓國影片中盈利的只有5部。
韓國電影市場正處於平均觀眾數不斷下降,製作成本卻一直上漲的兩難局面。一部影片從製作到上映平均要花費的金額從去年的50億1900萬韓元上升到了今年的64億7500萬韓元,而一部影片的平均票房卻從去年的38億6800萬韓元跌落到了今年的24億5600萬韓元。因為製作成本的增加,今年的平均盈利分界線換算成觀眾的話要達到平均一部影片196萬名觀眾才能達到收支平衡,而在去年要132萬名觀眾就可以收支平衡,按這個標準來衡量,今年上映的影片中說的上是盈利的影片目前為止還只有5部。
從今年春季開始就有眾多好萊塢大片攻占韓國電影市場,導致韓國影片的不景氣,今年韓國電影的市場占有率為46.4%,與去年的62.%相差甚遠。
shtmanhk
JJ
沒有了Screen Quota System的保護,韓國電影在國內會逐年衰退,到了一個程度,衰退會停下來.中小型製作會大量減產,如”王的男人”這類電影無出頭之日,步入惡性循環,這跟香港現在的情況相似.版主認為”Screen Quota System基本上是違反市場的”,這是對的.觀眾想看的是市場上觀眾最想看和認為最值得入場看的電影.如回顧大約至2000年,韓國政府大力推動文化產業包括電影等發展,創造出由2000至2005年韓國電影觀眾逐年增加的趨勢,這6年裡,韓國人主要是喜歡看韓國電影,原因正是Sreen Quota System發揮的作用.因為觀眾在市場上能找到多部韓國電影選擇,久而久之建立了對看韓國電影的興趣和習慣,而當中亦不乏佳作.韓國電影在本土市場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中型製作也票房不錯,大型製作票房屢創新高,能支持中小型製作的出現.但正因如此,外語片(主要是荷里活電影)被Screen Quota System打壓,美國人看在眼裡,當然心裡不好受,心想明明這個韓國市場潛力應很大,但被限制了.本人刻意用香港八十和九十年代港產片對外語片的情況作比喻,香港雖然從來無SQS,但那個年代香港戲院商和片商是聯手控制了香港的戲院放映那些電影的,雖然並無硬性規定,但上映港產片的戲院最少是市場上的70-80%.那些超強勁的外語片很難出到頭,或需要一個很長的影期才能累積高票房數字.韓國電影也將步入香港現在面對的情況,超大型製作和大卡士影片是較穩陣的投資,中小型電影數目會減少.香港情況還可能比韓國好,因香港有中,台和亞洲等市場,韓國電影在韓國以外的市場表現一直不好.
JJ
Ryan:”Screen Quota System基本上是違反市場的”,這是對的.觀眾想看的是市場上觀眾最想看和認為最值得入場看的電影.香港過往廿年雖然是在競爭環境下做到成績,但當年的形勢是看港產片是主流,港產片是在強勢中,本來也應是主流的荷里活電影被香港院商和片商嚴重打壓(在那個年代有留意電影發行應會很清楚),其如國家的電影在香港未能成氣候,加上當時的港產製作人才仍在(濫竽充數亦不少),天時地利人和,攻陷整個亞洲,令荷里活也佩服.當時的確是做出成的.
JJ
Ryan:這個原因我上面略有提到,是大形勢的問題,現在的大形勢是發展華語大製作,不同時勢有不同的策略.能不跟隨大勢走的人很少很少,在我眼中只有周星馳,李安等.
JJ
ag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