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香港電影」雜誌,以該雜誌的外貌為主,今回想談談在製作人員。
一本雜誌的風格與取向,跟其掌舵人及其幕後班底有著幕大的關係,故此看雜誌時,不妨看看其編輯人員,或會對其雜誌的水平找到答案。
先來看看「香港電影」的製作班底:
藝術總監:文雋
編輯顧問:舒琪
特約撰稿人:列孚、朗天、邁克、游靜、黃愛玲、蒲鋒、黃國兆、李焯桃、湯禎兆、林震宇、藍天雲、郭繾澂。
整個編輯部門的名字,會否似曾相識?其實大部份人員,在十多廿年前曾於《電影雙周刊》撰擇的人。結果,廿年過後,同一班人聚再一起,正如電影《無間道》主題曲所云「又要回到起點,重頭上路」。
由這個製作班底去辦雜誌,好處就是質素保險不會差得到那處,因為這班人撰寫評論都有一定的時日,至少已形成自家風格。
不過,看著電影雜誌的人物來來去去都是那些,大家又覺得是否沒問題麼?
其實說香港電影業界出現的青黃不接,不只是指製作人員上,就連評論或撰稿人亦言。就近十年來說,廿多歲至三十多歲左右的青年人,雖然不少都可能在其他途徑
表述對電影的意見,不過在文字媒體上的機會仍然不多。結果就是,看來看去的文章,即使有其一定質素也好,卻未能開拓多方面的視野。
近年流行的網誌,其實有著不同的觀點角度。可惜的是,文筆方面以口語為主,又未必可以符合到報刊希望以語體作為華文市場溝通媒介的需要。即使寫得不俗的,到這一門也不容易。結果很多人都放棄。
重頭上路,本來不差,但細心一想,倘若再一個廿年後,仍是這群人在辦電影雜誌的話,相信香港電影雜誌市場會比香港電影業死得更快。
Ryan
tinue: 始終很多信息來源是《看電影》的。
Ryan
Vond: 一雞死一雞鳴嘛
Ryan
蛋治:電影雙周刊今年年頭才開始暫停出版喎。
至於文筆,大家真的要好好試寫語體好了。
Ryan
阿杜:首期看電影只是「唱好」,其實也是那班人的主觀願望,不然他們飯碗便難捱。
tinue
似乎只是“特約撰稿人”而已。。
Vond
乜香港電影雜誌還未死的嗎?
Jess
最近新出左一本,名為《香港電影》既雜誌
蛋治
電視雙周刊…好似結束左十幾年左右咋?
應該無廿年咁多. (我記得我都有睇過, 而呢本咁既雜誌, 無中學既年紀都唔會睇啦…)
香港寫得出好文章既人唔多, 學校又注重呢方面, 邊度有人接得上手丫.
阿杜
这批香港电影的遗老遗少,能够做得出什么好东西来?无非就是写一堆优秀的但没有人阅读的影评罢了,《看电影》的土财主孟晓柯又不是傻子,他拿不出香港稿费标准的稿费去应付这些人的,这本书,最终还是《看电影》的繁体字版,而且内容会比《看电影》还要烂。按照我的估计,四个月之内,假如它不赚钱,孟晓柯就让它关门了。复兴香港电影,做梦吧。时代所趋,香港电影早就死了,还用得着这些电影界的圈外人来拯救吗?笑话。
1234
最近在報攤發現一本,很開心香港又再有一本本地電影文化的雜誌。但睇完後,感到有點失望。先不說撰寫文筆如何,在其它方面無論在編輯,內容及排版上都比較沈悶及平版,希望日後會加以改進.但對比之前的電影雙周有誠意多了.無奈香港電影業已近夕陽,再要辦一本本地電影雜誌,談可容易。在這夕陽路上真的很難走啊!還幸香港有一批擁有這份誠意及對電影執著的出版人.我是絕對支持它及他們的。多加油!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