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hina.com.cn
政府推行的電影基金,結果那個審核委員會召集人則是現在香港國際電影節董事局主席王英偉。他接受訪問時,指出基金希望推動師徒制,鼓勵名導帶領新人入行,更點名讚賞杜琪峰提拔游乃海導演。
到底,香港電影業行「師徒制」,是否可行?
香港電影行業的「師徒制」,根本一直存在。杜琪峰、韋家輝、游乃海、游達志等一徒早已存在超過十年,而近十多年來以拍商業片為主的王晶亦提昇了多名導演如麥子善、林慶隆、張敏、鄭偉文等。而這個制度,可算是源於電影行業的「紅褲子」出身制度,不同鼓勵也自然存在。
而且,要搭上電影行業,根本不一定要這樣做。近年演藝學院或是浸會大學出身的「學院派」其實也培育了不少新人。諷刺的是,他們都一直沒太大機會可以在影圈發展。大家可見到的,可能只是在影展寥寥可數的短片作品而已。有些也許嘗試在圈中打滾,不過卻要先行解決能否糊口的問題。正如殷海光先生的《人生的意義》所言,連物質層也滿足不到,其他也不用想。
在很多地區的電影圈子裡,亦有些電影人士是以「叛道離經」方法而投身影圈的。韓國導演金基德便是這類「鬼才」之例。可是,香港電影行業對這類人士包容程度極低,他們根本毫無容身之所。
電影人是這樣,電影製作亦是這樣。當年中大電影的「數碼電影」,一樣不為人接受。但現在卻有多少製作以高清或數碼拍攝,一樣在戲院放映。
電影行業以「師徒制」,雖然可以確保經驗,但卻同時帶來不少問題,例如堆埋、小圈子、沽名釣譽、創作受限等。猶記得當年曾有報導說某些電影被監製要求依足指示拍攝,倘若真的如斯「縛手縛腳」,「師徒制」只是複雜電影風格。同時間,這個制度之下,新人要很長時間才獲機會,試問多少人真的可以煎熬得住?
王英偉在訪問時道出了很多熱愛電影者不敢入行,但卻看不到真正的原因。
電影行業近廿年已有多向發展,不過這個情況在香港卻不太出現。理由之一就是本地獨立製作空間狹窄。藝術發展局過往的撥款,到底對這類製作有多少幫助?相信大家心中有數了。對於投資者,像「亞洲新星導」的例子太少了。而很多有心之士其實未必懂得香港以外的其他融資逃徑。
主流事業的,仍是以「拉關係」為主線。真的這樣的話,才華並不能於能在影圈發展的要素。結果是,王安石《材論》中的「用材」和「育材」也未必達到。至於一些較創新的情況,很快因為主流未能接受而受到排斥,胎死覆中。
這些情況,掌握政策的當權者到底又懂得多少?
Ryan
Jackie: 同意,但是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Ryan
Switchonann: 那樣HAF算不算?
Ryan
Vond: 多謝指正,稍後才更新好了。
Ryan
蘇菲:導演組要建立「王朝」的話,當然行師徒制好看啦。不過,到底我們想要的是怎樣的電影工業?
Ryan
Switchonann: 維生不提,要給人認識,到外地影展參與也許更更接。
Ryan
蘇菲:但是如果連融治不成,只會令人才更凋零吧。
Ryan
蘇菲:似乎而家香港本地資金不足,內地則人才未夠多。
Ryan
1234: 多謝分享,其實現在電影行業百花齊放,各人理應各取所需,用甚麼方法也不是問題。不過,倘若發言地只有著另一份公職,這些言論難免予人有指導作用,就變成另一回事。
Jackie
其實香港電影ge制度咁小圈子,我覺得對創業工業嚟講係好不利的。因為,我覺得創意工業係應該集思廣益先有更多好作品出現。
Switchonann
我正是從浸大電影電視系的畢業生。
電影界小圈子的情況太多了,Freelancer要保持工作量一定要「埋堆」。
沒有一間電影公司會養製片或是拍攝隊,只是當有片開的時候才找人,沒有經驗的畢業生難以進入圈子,可說是束手無策。
若果業內能建立一個網絡,放上投資者,幕後工作者的聯絡方法甚至是showreel,是否能製造更多機會?
我覺得香港專業攝影師公會(HKIPP)是一個很好的參考。
Vond
應是「融資途徑」和「胎死腹中」
蘇菲
推動師徒制的concept很有問題.
名導好多脾氣好大, 好難跟, 一個有才華的人多數唔會咁於做一個大導嘅阿四.
名導如果要搵人, 實有大把fresh graduate肯跟, 駛咩政府鼓勵?
同埋, 電影不是傳統工業, 除技術方面並無標準, 而導演的技巧主要在創作及執行, soft skills 甚重,難以有系統化訓練.師徒制用於攝影剪接也有點勉強, 更何況係導演組?
Switchonann
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不算。
我比較著重找一個方法讓無電影工業製作經驗的新血 / 畢業生如何加入這個行業,讓業內人士認識 — 和維持生活糊口。
蘇菲
HAF據我了解, 係一個商貿交易平台. 一個唔駛錢的business matching的服務.減低創作人和老板的information cost而已.對解決人材凋零和創意枯竭無幫助
蘇菲
mm…我總係覺得是先有資金, 還是先有好劇本才有資金, 是很視乎情況…
兩者的關係是interactive , 不是因果關係..
有雞先..定係有蛋先, 真係無人知了..
1234
無錯,到底我們想要的是怎樣的電影工業?基本只是人纇社會工業上一些基制下的一種體制。無論那個層面都存在的。總不是全世界人都要活在你的圈子嗎?那有一個行業制度是完美的。最重要是你對自己本身的要求是怎樣。師徒制的concept,在這時代是有點過時。很難在現有的社會觀延續下去,在個人而言沒有特定見解。是的,電影不是一種傳統工業,也沒有一種特定技巧,但它也有一定的技術,這些都可在工作經驗中學習。至於技術標準就因應那一部門了。[而導演的技巧主要在創作及執行]我應同,但你要求他想教你什麼?教你怎樣分鏡?技術不單於形式上,為可要將它系統化訓練?絕不可能在他們[手上]學會了什麼,應從他的創作思為,人生觀,理念及修養容化入鏡頭下的畫面去學習,不能單靠解讀一個導演作品為學習基楚的。所以我們也要自討一下學習思為與觀理。師徒不是單一與一詞之意,都在於相方的應同,賞識及緣份下建立的一種微妙關係。才華不是自說的,才華都要別人懂得去賞識,不是一個人而是要一大眾人應同才可,背負這個名詞可多重哦!創作是無限但同時它的包容量也是很低的。我們總不能活在自己的烏托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