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的影壇,不少電影導演都是由電視出身。至於香港,也曾有過這段日子,當年有王晶、杜琪峰、許鞍華等。不過到了九十年代,情況似乎有點改變,拍過劇集《大時代》的韋家輝及拍過《妙手仁心》及《壹號皇庭》的鄧特希幾乎成了最後一批。前者早幾年成為了中國星賀歲垃圾片的始作俑者,後者自拍畢《俠骨仁心》後,僅在去年的《臥虎》充當編劇。
何以這數年再沒有電視編導轉戰電影?
要解答這個問題,可從兩個角度去看。
先看電影行業,近數年雖然不像早幾年差勁,但整個行業的經營仍然困難。雖然行內的就業不足比率稍有下調,但只是因為外國電影來港拍攝而已,香港的導演受惠不多。在這個情況下,讓電視行業的製作轉戰電影,投資者會否願意承受該個風險實在存疑。
至於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於電視台製作的制度改變。
以往劇集製作可算是以質素先行,兩家電視台的競爭,雖然主力呈一強一弱之勢,但總有勢均力敵之時。可是,近年亞視已甚少自製劇集,大部份都為外購劇集播放以降低成本。結果,只有無線繼續拍劇,但是卻已拍得其流水作業。那處的編劇,不少真的斗膽的拿著外地的電視劇和電影搬字過紙來拍,跟食「二手飯」沒分別。
這些編導,欠缺創造力,離開電視台還有幾多板斧可以用,實在令人質疑。
電視台與電影之間欠缺接軌,其實長遠而言,對兩者都不健康。且看近年的電視和電影的情況,可見一斑。
閒雜人等
鍾澍佳可算是電視轉電影之活躍份子,不過質素真係…一睇七色狼便知一二
Ryan
閒雜人等:相信若看埋《電影鴨》將會更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