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本是十分簡單。但當大家細心看看香港目前的市況,又不是想像中簡單了。
正常來說,香港電影,既是香港本土拍攝的電影,應是以香港觀眾的口味為依歸。不過,大家細看過去數年的電影,試問一下有多少部真的可以做到這點?
以近期的例子為例,《導火線》以香港九七回歸前作回歸,但發行策略上卻先於北京宣傳首映,還將內地的映期較香港早至少一星期。再看看杜琪峰、林嶺東及徐克合作的《鐵三角》,康城首映,但香港映期卻一拖再拖。
發行以外,部份電影幾乎是將深圳的景致放於香港,去年例子便有陳嘉上的《3分鐘先生》,不過更甚的就有深圳扮香港的例子,例如葉偉英的《半邊靈》。
相信大家都理解是,港片近年在香港票房不濟,而單靠香港票房,也許難養活香港電影業。於是,大家尋求與內地合作。不過,為數不少的作品,在與內地合作時,卻某程度上將香港市場離棄,由不再理會香港上映情況如何,甚至在題材和內容上為求符合其他市場而放棄本土特色。
香港市場真的不濟?是的話,何以西片在暑期票房沒多大改變?香港的電影業在開源之時,有沒有好好想過,為自己本來的客戶服務?
Nic
睇《3分鐘先生》時,見到戲中的主角都是香港演員,但卻是國內景,感覺真是吃不消…
Nic
而家香港的港產片的數量不斷減少,而大戲院的院線又大都只播”大製作”的港片,那些”小製作”的港產片,真是有時上左都唔知呀…
這些”小製作”的港產片,香港真是有乜市場,就算賣埠,又好似冇乜人會睇..
★KuRuMi★
香港如有人能拍出像不能說的·祕密那樣有景﹑小內容,那麼香港片是不會死的,問題是︰現在的港片除了會拍一些爛搞笑片,或者是一些不知所謂的鬼片之外,真沒什麼出色的題材,要不就男人戲黑社會的,悶吖﹗
★KuRuMi★
打錯了,是有內容,不是小內容。︰p
70s
/睇《3分鐘先生》時,見到戲中的主角都是香港演員,但卻是國內景,感覺真是吃不消…/
大家覺得點解又無呢個問題?
70s
大家覺得點解少林足球又無呢個問題呢?
Ryan
70s:香港演員到國內未必是問題,但有理無理都咁就係問題勒!
Ryan
Nic: 坦白講,要有一個香港上映港片片目都唔易。至於低成本的片,在香港的空間則愈來愈細。
Ryan
KuRuMi: 我想,香港電影製作人沒可能給像《不能說的.秘密》般長的製作時間吧!
大腦電波
自從無間道成功賣片, 改製無間道風雲在奧斯卡獲得多個變項, 我有時懷疑香港電影是為荷李活而拍, 成功賣片俾荷李活翻拍就等於成功。
Ryan
大腦:以前是希望在荷里活上映,或是導演打入荷里活市場。現在說是賣劇本,其實只反應荷里活本身沒劇本,結果外求而已。
至於港片,要博荷里活購入,其實也不易。大家看看很多電影的劇本便明白了。
tinue
/甚至在題材和內容上為求符合其他市場而放棄本土特色。/
但其實內地愛看港片的人愛的就是這個 本土特色
Ryan
tinue: 我同意本土特色就是港片重要元素,奈何電影公司未必明瞭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