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電檢制度,由於採用了審查員觀看電影評級關係,故此難免出現送檢時評審良莠不齊,結果或會出現或過緊的情況。
某年在電影的論壇上,曾有台下人士問關於電檢的準則,當時政府官員說,有客觀的標準。不過所謂的客觀標準,也只是參巧,因為有很多情況,準則一成不變,就難免引起社會爭議。
當年的經典例子,要算是張之亮執導的《籠民》,電影描述一群居於籠屋的居民因為生活環境狹窄而產生各類的情況。電影於送檢時,被評為三級,原因是片中共有三十多個粗口字。
粗口字數目可能被說成一個客觀標準,但電影若要反映籠屋居民現實情況,沒有粗口根本只是文過飾非的表現。導演張之亮結果沒有將粗口剪去,電影最終以三級上映。
上述的例子,見証了所謂的客觀標準,只會一刀切分化的結果。當然,有客觀標準,本來是想電檢制度不出現人治情況,但法理以外若不看人情,公眾也不一定會理解。
Vond
電檢的客觀標準大概是崇洋眨港吧! 無間道風雲粗口奇多,也只是二級上映。難道電檢者不諳英語乎?
Jess
美國片不嬲都好多粗口…
Ryan
Vond: 還是他們已覺該時被某時裝品牌改用後,不覺是粗口字? 😛
Ryan
Jess: 多粗不緊要,有適當的指引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