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年來的商業市場每每予人一種「霸權」感覺。戲院操戲院排片能力已經是小兒科。即使是四年一度的盛事奧運,也可以弄到要國際奧委會介入。播奧運的「家事」也要在海外揚名,只好怪近年香港的「賺到盡」文化已經滲透至各行各業。

最基本的層面,在於「地產霸權」,先是地產商以高價投地,繼而對成本加上更高利潤轉嫁到消費者身上。然後商戶因此加租,或是只賣貴價產品以求利潤。結果一些具特色的小店漸漸消失於香港社會中。

「賺盡」的情況,也有大型超級市場向供應商壓價,小商戶結果成為受害者。近年以薄利多銷見稱的「759阿信屋」,便是事件中受害者之一。

電視文化方面,兩個免費電視台一個如同放棄般營運,一個節目一天播數次來累積人數沾沾自喜,另一個電視台則在欠缺競爭力下,劇集水準低落得在年青族群大量流失。收費電視以高價搶足球賽事版權,繼而推出「特惠」套餐,不過「特惠」在那能頻道其實是「凸胃」,要求觀眾多花月費,還要簽約一定年期。

也許,有收費頻道以為此舉於奧運也可能,可惜的是奧運協議要求撥出二百小時與免費電視台。收費頻道以天價投得,於是於想盡方法來賺到盡。來了一招只用一元售出轉播權,但要求免費頻道必需使用該收費頻道的一切製作,就連廣告收入也要盡攬九成。電視台要就範也不易。

即使就範也好,如斯只有一個角度報導,猶如像看香港關乎官民衝突時只提供政府或是示威者的角度。怎樣看起來,只有一個角度而沒其他角度,也只是一言堂的表現。

奧運講求全世界參與,可是在是次香港轉播權上,卻顯得電視台霸權處處,明明只是簡單的協議卻要弄到像醜聞般鬧到國際層面。可見香港的「賺到盡」的文化已經去到一個令人心寒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