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大家一直到百老匯電影中心觀看電影的朋友們,大慨都會留意到部份的放映作品,會以「特別放映」的形式上映,而那些「特別放映」的作品大部份都是外語電影,或是一些比較非主流的電影作品。不過,其實一直到電影中心觀看電影的觀眾們,就會覺得有點懷疑,為何近年會有這麼多的「特別放映」電影作品上映呢?
百老匯電影中心開幕初期,打正旗號以獨家放映中外精彩作品為主,如當年的《談談情跳跳舞》、《失樂園》、《非常公寓》等。不過,近年電影中心也開始逐漸上映一些較主流的電影作品,當中不乏一些大製作或話題性的電影,從而讓電影中心的放映作品選擇多了,但變相就會讓觀眾感到電影中心的選片開始偏向主流化。
不過,電影中心仍然會放映一些較非主流的電影作品,有些作品也會以獨家放映作推介,如近期的《援膠女郎》與《辰巳》等等,不過若是戲院放映片目多,就會令這些電影的映期縮減,可能以兩星期一天五場放映過後,第三星期就會減至兩場、甚至一場的作品,會令一班想入場觀看的觀眾們未能到戲院觀賞。
要是有這樣的問題發生,戲院方面就嘗試以「特別放映」的形式,意思是以特定的日子放映一場,除了可以讓不少的觀眾有選擇性地揀想觀看的時間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維持上映的時間。當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2009年上映的《音樂人生》,影片7月16日於百老匯電影中心、PALACE IFC及AMC又一城三家戲院作特別放映,影片口啤與入座率俱佳,後來於同年12月就作正式一天五場放映,是唯一一部能由特別放映轉為正式公映的電影。
雖然「特別放映」的上映形式會令戲院的放映作品層面顯得收窄,似乎是將映期留給一些能夠吸納觀眾入場的作品,不過從另一角度看,「特別放映」可以讓電影的映期能夠維持一段較長的時間,可能比同期正場放映的作品更長,除此以外更可以讓觀眾多加留意影片的放映消息,以及讓一些較有藝術性的電影,於香港的電影市場有生存的空間。
試問,近日於電影中心獨家特別上映的《四時之樂:人、羊、樹、煤》這類型沒有對白的電影以正場形式放映的話,會有幾多觀眾入場觀看呢?或映期會有多久呢?相信很快就不見蹤影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