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屆香港國際電影節很快又進入尾聲階段。每年的電影節雖然惹來的批評不少,不過卻同時有著非常特別的回憶給予大家,當中港片既有令人興奮之作、也有窩心甚至是看得今人火滾之選。「講。鏟。片」趁著本屆節期結束的前夕,跟大家重溫過去五年六屆港片之選,好讓大家回味一番甚至多番!
2008年(第32屆):《咖啡,或茶》
該屆電影節的華語電影戲碼十分弱,開幕華語電影從缺,結果數碼製作的《咖啡,或茶!》成了閉幕電影。電影標榜香港演藝學院一眾師生傾力之作,結果成為傾力獻世的醜聞,放映版本天殘地缺,至今完成版仿如沒有那回事。觀眾看到後期更是對這部慘情文藝作品恥笑不斷,難委導演舒琪與關文軒還要接受映期答問「批鬥」環節。
2009年(第33屆):《永久居留》
零九年的電影節選片,最今人意外的也許是新晉導演雲翔的《永久居留》入圍。導演秉承自家的風格,向香港的電影題材提供新的視野,描述同性愛情關係也十分到肉,較首部的《無野之城》進步甚多。在一眾選映的華語電影裡,既有水準又有話題。可惟導演之作不為香港觀眾以至電檢接受,近年也已轉戰歐美市場。
2010年(第34屆):《打擂台》
該屆電影節可以說是港片旺盛之時,但真的看得破格興奮的,非《打擂台》莫屬。一眾上年紀的前輩級演員齊齊打功夫,卻能跟年輕一輩混得起來,首映場次在UA朗豪坊看得觀眾眉飛色舞。整個格局來得破格有趣,玩味濃郁但不失對電影主題及意義的尊重。電影成就了邵音音之餘,也是對兩名導演郭子健與鄭思傑在圈中多年努力的肯定。
2011年(第35屆):《流金歲月》
這屆的新的港片感覺一般,反觀以楊凡執導的復修之作《流金歲月》更為有看頭。看回當年的鍾楚紅與張曼玉,看回昔日的華麗景致,一點一滴,不止有美感,也令人見証當年女演員之美。其後楊凡部分修復之作在釜山影展放映,惟香港要看楊凡修復之作仍未有期。
2012年(第36屆):《低俗喜劇》
即使有了同屆開幕電影《志明與春嬌》打底也好,也想不到了彭浩翔的《低俗喜劇》來得瘋狂,首映晚上令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來得粗口橫飛,電影播到觀眾笑到無法想像,電影同時為騾仔、肥皂以至爆炸糖來個重新定義。玩到盡笑到癲,完全對電影主題來得淋漓盡致,遲入場觀眾絕對為電影所咒罵之餘,更令人看到港片不理級可以去到如斯的盡。
2013年(第37屆):《狂舞派》
電影無論從台前以至幕後,都令主流觀眾難以想像其零點爆發的效果屬近年之最。導演黃修平挑戰香港從來無法拍得來的跳舞類型,卻花了多年時間和心力拍到一個完全充滿自家特色之作。即使觀眾對黃修平前作讚好,也難得地可以再推高峰。場內觀眾熱情程度,可以見証年輕觀眾的活力。完場後觀眾對整個製作團隊的敬賀,也許為這部電影提供了發行上的強心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