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1683298_9713388912

第一次碰見網主應該是1998或99年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期間在天星小輪上。我剛開始在電影節做臨時工,那個還是可以由文化中心搭渡輪到大會堂趕場的年代,他已經在船上拿着他的筆記簿型電腦在趕稿;當時仍未有無線上網,《講。鏟。片》還未正式面世。


六年不算是長也非短的時間,但有多少人在沒有報酬的情況下能堅持下去?《講。鏟。片》能而一個局外人的觀點,從多角度看出香港電影的一些現況,票房、宣傳、發行;以一個嘻笑怒罵的手法,遊走香港電影的大觀園,甚至已成為業內人士的一個參考渠道。特別是票房分析,我也曾鼓勵我的學生要留意,因為學院是不會教你的。

對我這類讀番書的「假洋鬼子」,從前對香港電影是不聞不問的。後來基於工作的緣故而認識多了,《講。鏟。片》更是我做非正式研究的一個地方。雖然名為「鏟」,但時也有讚。香港電影從來都是在縫隙下萌芽,爆發的那股亂中有序的生命力成為它誘人之處;《講。鏟。片》或多或少也承傳了這團火。

祝願《講。鏟。片》與香港電影業界繼續努力!

作者:Bede Cheng


「講。鏟。片」按:Bede Cheng,現位香港國際電影節節目經理,曾於香港電影資料館工作。在電影節最常看到他的,莫過於映後的答問環節,其主持手法,令沉默與沉悶的氣氛帶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