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一日可算是開學大混戰,五部電影齊齊開畫,當中包括了安樂發行的印度電影《作死不離3兄弟》(3 Idiots),也是首次有印度電影於香港正式作商業發行。
其實印度電影發行有何意義呢?
香港其實居住了不少來自印度或與印度有淵源的人士,而印度電影年產也可算是全球數一數二。其實香港不是沒有安排過印度電影上映,不過主要的途徑在電影節的場次,不然的話便是間中有團體於尖沙咀區或域的戲院以包場形式放映。可以以包場形式放映,成本相當高,也只能是小眾的活動。
雖然香港有著不少觀眾對於印度電影甚有興趣,不過要去到商業方面發行,難度其實不低。
最基本的問題,就是要吸引觀眾。香港觀眾近年來觀映其實不算涉獵很廣,在港片與荷里活電影以外,基本認得便有日片、韓片以至泰片,歐洲區便是法國片為主。另一方面,雖然不能明目張膽地見,但是不少香港觀眾對於在大銀幕看東南亞演員演出電影或有點成見,而印度電影也要面對同一情況。要觀眾拋開成見入場,恐怕不能只靠一部電影便可打破隔膜。
從發行角度看,印度電影每每都歌舞連場,片長一般都有兩個半小時至三個小時左右,對於院商同樣是一大挑戰,安排合適時段不好排,還在片長百四分鐘以上例必加價的境地下,等同幾乎印度片的放映便要加票價,直接令本來未建立的市場更雪上加霜。
其實《作死不離3兄弟》已經不是新片,去年曾有傳會公映,最終要到現在才能於上映,也許當中有著不少考量。當中排陣上只安排自家旗下院線的戲院上映,而片長雖然長達171分鐘,票價也只是上調五至十元。只是上調五至十元其實影響戲院拆賬,故此也許只有自家院線去做才能如此。
電影發行不是只靠一部半部電影便可成勢,韓片在《生死諜變》前先有《隔世琴緣》,而台灣電影也是間斷地入口後才出現《海角七號》,故此無論《作》片的成績如何,其意義也許是印度電影在商業發行上「零的突破」,也在於安樂發行願意拿來作戲院上映的嘗試。
fred
好多人已經上網睇咗, 香港太遲上喇~
shtmanhk
《作死不離3兄弟》原定去年九月上映,安樂放足倉底一年原因可圈可點.
現時台灣和內地皆不乏票房奇蹟的情況出現,但香港不論中外電影票房奇蹟己難重現.本地觀眾大多口味單一視野狹隘,尤其是電影市埸最具主導能力及佔有比率最高的年青觀眾層.
JJ
記得多年前有部”萬誘寶鑑”,可能這部並不純是印度電影吧.當年票房和反應以發行規模來說算不錯.
《隔世琴緣》當年配上廣東話在嘉樂線全線上映,《生死諜變》則配上廣東話在西片線上映.此二片在大型發行下都收達數百萬票房數字.
香港居住了不少印度人,主要在尖沙咀區,而且居住多年,有些二代和三代更在香港出生,但以香港來說仍是小眾市場,很難只以印度人觀眾為主要目標來長期放映,必然要吸引得到香港人的觀眾.
以前安樂發行過不少冷門國家外語片成功例子,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小鞋子”這類伊朗電影,又是配上廣東話在電台作大型宣傳,若要香港主流觀眾接受冷門國家外語片,除了題材上香港觀眾要相對比較接受外,發行上的宣傳和戲院發行的配合是很關鍵的因素.
香港現在要出現票房奇蹟十分困難,十多年前仍有不少例子,香港人是華語區口味相對最排外的地方,視野相對也是較狹隘的.
shtmanhk
隔世琴緣(1996)票房:$1,027,310
生死諜變(1999)票房:$5,938,981
JJ
大約在80年代尾90年代初,影藝戲院曾獨家放映印度電影”街童”,影期也有數個月,票房和口碑都理想.
shtmanhk
現時香港電影市埸之現實堪稱全球首一二,台灣近期「國片」之盛況根本難以在港重現.
Irene
各位好!我叫Irene。
>好多人已經上網睇咗, 香港太遲上喇!
我不得不同意! 我在臨開畫也忍不住看了(這片真是太好看),因為一想到安樂影視的「俗死人+高登式硬膠翻譯」就令我不想買票看了。
而且安樂放足倉底一年才上映,安樂真的有誠意去推展此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