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TV

政府增發電視發牌事件,因未有批准王維基旗下的香港電視網絡發牌惹來軒然大波,近期更有多位電影界具分量的人士站台要求政府解釋有關事件。

電影界反應如斯強烈,是因為電影與電視有著不可或缺的關係。


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電影和電視的行業人才互相交流,電影行內幕前幕後也可以發掘電視行業的合適人員,而電視發展則可以擅用電影製作經驗。

這個情況,在七、八十年代的香港也曾試過,當年無線與麗的電視均製作不少優秀節目,而八十年代不少導演如杜琪峰、許鞍華等也是由電視出身。演員方面,周潤發、鄭裕玲、劉德華等也同樣來自電視行業。

但是,到了近年,電視發展缺乏競爭下,香港的電視製作水準落後,比不上日本、韓國、台灣、泰國,甚至連內地也比不上。其他地區在製作多元、頻道多之下,故此製作上每每能激發創意。可是在香港,創意倒成為收視的不穩定因素。在一個節目有著收視之下,便無限重覆,既可以「環保」,也可以確保廣告。而植入式廣告在缺乏競爭下也可以盡情地放肆,當中近期觀眾對於某飲食節目甚麼也強行加上雞汁便是明顯之例。

在電視行業發展仿如一潭死水之下,電影行業也受影響。先是無法從電視上找到具潛質又富經驗的演員,結果要從其他演出機會較少的渠道發掘,影響其製作流程與水平。而行內的幕後人員,更因而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但更為嚴重的是,觀眾近年不看港劇或本地電視節目,繼而產生連鎖效應,就連港片也不支持,這個問題一旦出現,要解決便十分困難。

相比起其他申請發牌的對手而說,香港電視網絡採用先行於網上提供相關製作特輯與片段,觀眾在觀賞後與現時電視提供節目比例,有所盼望。但是最終未獲發牌,縱使政府可以不作解釋也好,看來觀眾也難以釋懷。電影行業看到這個可以活化創意工業的機會也幻滅,豈能容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