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浪潮2013」本地短片競賽雖然已早於本月中公佈結果,不過「講。鏟。片」為全力支持這個活動,一眾特派員及情報員繼續加設「呃飯食大獎」,以另類角度嚴選全部三十九部入圍作品。
好了,今年到底又是哪部影片勇奪這個殊榮呢?
今年的「呃飯食」獎項隨著整體水準大幅度下滑而數量增多,也令今年的「呃飯食」獎項亦競爭激烈,當中大獎更出現叮噹碼頭的情況。但是到了最後,仍有一部作品以其整體水平程度力壓群眾,順理成章地勝出「呃飯食」大獎。
今年「呃飯食大獎」的得主,就是來自學生組香港中文大學的鍾劭衡,作品《凋留》,片長13分鐘。
先談背景,鮮浪潮短片競賽要求參賽者攝製出一個介乎五分鐘至三十分鐘的劇情片,而藝術發展局則給與每位導演五萬元實報實銷費用拍攝作品。然後一眾評審在導演手法、劇本及編劇水準、拍攝技巧/創新技術及媒體運用與及整體效果四個類別評審。
而《凋留》則上述四項準則方面,均力壓群雄。
從導演手法來說,整個拍從動機以至手法均令人難以明白,一半戲分於屋內完成便算,其餘場景則只是在行內行行企企或是仿如宴會「搭檯」一下便算,全片的整體角色演出對劇本疑似要求全不到位,各人不知在做甚麼。六個月的時間只能提供一個甚麼也不是的影像垃圾,在「導演手法」一項「呃飯食」先拔頭籌。
在劇本與編劇水準上,影片基本上沒有甚麼劇本可言。對於男、女主角的交代近乎零,影片描述男、女關係及轉捩點,跟一些低質量電影同樣肉酸,末段更是似完未完,足見編劇賴明珠於敘事上的不濟。雖然片長只有十三分鐘,但觀眾觀看時卻有渡秒如年的感覺,「劇本及編劇」奪「呃飯食」獎亦實至名歸。
拍攝技巧與媒體運用方面,首先影片描述不少宴會情節,惟只是慳水慳力地出現對白不對人,每每只是突兀地拍著女方的神情。而字幕上對於家鄉的方言更懶得去譯出來,片初只出現「方言」字幕得過且過超過十秒。當中在街頭拍攝的場景更幾乎令觀眾無法聽起對白,鏡頭又鬆郁矇,足見影片拍攝時的求其程度。全片中文字幕字體竟然可以一時一款,有時就連標點也欠奉,令人擔心以中文教學見稱的香港中文大學的中文水平。如斯的垃圾錄像,於「呃飯食」層面又再達標。
在整體效果上,影片在編、導、演完全不知電影要求如何,只看到其極為「縮骨」的製作水平。拿著五萬元來拍攝,還以為只是五萬元內地旅遊計劃似的。觀乎整體製作水平連「交功課」的水平也不如,比起一眾「呃飯食」的作品更是到達「離譜」的地步,故此獲獎。
導演鍾劭衡就讀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其所屬的學系的羅家南兩年前亦憑《於是,我們同看小城晝夜》獲得鮮浪潮「呃飯食」大獎,去年熊輝執導的《親襪》則獲得呃飯食特別表揚,令人質疑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參加鮮浪潮是否呃飯食的溫床。
發佈留言